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舒黄之间,天下之奇山水也

(2014-01-22 13:27:10)
标签:

文化

分类: 交友天地

舒黄之间,天下之奇山水也

                          “舒黄之间,天下之奇山水也!”

                                         安徽:徐而缓

    “舒黄之间,天下之奇山水也”。这是古人说的,也是徐而缓走过万水千山之后所认可的。天下再难找到像天柱山、黄山之间这样的好地方。

     在古代,“舒”指安庆一带;“黄”指徽州一带。自明至清,“桐城派”崛起,雄居中国文坛三百余年。姚鼐认为:“舒黄之间,天下之奇山水也”,这也是“桐城派”兴起的根源,实质上是指地灵则人杰。桐城(今作桐城、枞阳二县)的“人杰”,可见于三百年间近千名“桐城派”的桐城籍作家。而桐城的“地灵”,主要在浮山。

   浮山时属桐城东乡,之所以“地灵”,一是其山水之奇,火山地貌鬼斧神工,无与伦比。《浮山志》中有一首孟郊的《金谷岩》:“鬼斧何年开石室,人行此地作金声。山中信是神仙宅,不羡繁华浪得名。”二是因为浮山北接舒庐大地,南濒长江,交通便捷。

    “桐城文派”以教师为主体。姚鼐所言的“天下之奇山水”,一方面是山水绮丽,另一方面是地方农耕不发达。桐城商业便不会走远,不能像徽商那样“读书——科举——仕宦”。但能走到“第三步”的人,毕竟极少。而走到“第二步”的读书人,最终多以执教授馆为生。即便是走到了“第三步”,如姚鼐、吴汝纶等,最后仍常见辞官谋馆,作书院山长。他们锁定科举的指挥棒,因教学的需要既要作文,亦要讲文,文风必须介于“庙堂文学”与“山林文学”之间,即须讲“义理、考据、辞章”,以保证应试的需要和文章的精彩。

    “桐城三祖”刘大櫆墓,位于枞阳县金社乡向荣村张家大洼山南麓刘家笤箕地。方苞、姚鼐、刘大櫆、吴汝纶、马其昶、姚永朴如此,桐城之外的管同、梅曾亮、张裕钊、林纾同样以执教为业。而终身为官的张英、张廷玉、姚文然等桐城人,更是有大量的文章传世,他们当然应该计入广义的“桐城文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