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歌词创作随笔 四题

(2012-10-08 22:38:56)
标签:

转载

分类: 而缓文摘
喜欢这样的词作者!
原文地址:歌词创作随笔 四题作者:张海宁

《花港词刊》今年2期集中刊发了我的《歌词创作随笔》,题为:《随笔四题》。

 

歌词创作随笔(一)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张海宁

 

 

记得那是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夜深时分。望着窗外闪烁的星空,那一轮明月格外耀眼。我恍然有一丝心动,不禁想起远在他乡的恋人,也不知她此刻过得怎样。梦幻中,月光下,这一幕美丽心醉的画面,让我神往。于是,我写下了:“圆圆的月亮悄悄爬上来,蓝蓝的梦幻轻轻升起来,远方的人儿,她会不会走过来,心底的话儿,我想要说出来。……”这就是那首名扬一时的《蓝蓝的夜,蓝蓝的梦》。事后,与我的合作者张全复聊天。在谈到《蓝蓝的夜,蓝蓝的梦》这首歌时,都有一种同感,那就是它的意境与画面感,颇能引起人的共鸣。张全复甚至告诉我,当初看到这首歌词,让他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广西,一些个晚上,在小河边,在山脚下,他仰望夜空,那一轮洁白美丽的圆月亮,就这样静静地照着大地,这种画面,印象颇深,至今都不能忘怀。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许多意境深远的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珍爱,或者在当时,或者在后来,引发出很多动人的篇章。

曾经到过鼓浪屿,住在景色宜人的岛上。有一天,约了几个朋友去海滩走走。那是一条蜿延秀丽的海岸线,已近黄昏。游人无几。忽然,远处堤岸上,一个女子的身影出现在视觉里,微风中,她面向大海,伫立不动,看不见她的脸。然而,这个时刻,此情此景,此种画面,却让我们这一行人无法言喻。只有把这女子和这幅画深深印在记忆里。于是,我常想写一首有关的词,却又一时落不了笔,也不知会在哪一天,眼前忽然就看见那一个面向大海伫立的女子的画面,让我终于找到那种感觉。我想,这会是又一首动人的歌吧。

大概是做了多年电视节目制作工作的关系,对画面比较敏感。不知这样是否就与歌词的创作有所关联。有时候,正是看到或想到一些个画面动人的样子,就去写了。有时候,写下一首词,就是为了追求和体现那么一种画面感,那么一种意境。“薄薄的云彩缓缓飘过来,长长的影子慢慢投下来,远方的人儿,她会不会走过来,动人的歌谣,我怎么唱起来。”

画,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月色有时就是这样美。

因此,我就在想,作为—种音乐文学文字符号的东西,写歌词写出画面,让我们去看,让我们去听,还让我们去想,也真是蛮有意思的。

 

歌词: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圆圆的月亮悄悄爬上来,

蓝蓝的梦幻轻轻升起来,

远方的人儿她会不会走过来,

心里的话儿我想要说出来。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请你从我的梦中走出来,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伤心的眼泪不会掉下来。

 

薄薄的云彩缓缓飘过来,

长长的影子慢慢投下来,

远方的人儿她会不会走过来,

动人的歌谣我怎么唱起来。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请你从我的梦中走出来,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伤心的眼泪不会掉下来。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我将你化成一片片白云,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陪伴我直到永远。

  

 

歌词创作随笔(二)

 

爱情鸟

 

张海宁

 

 

八十年代中期,人们谈论比较多的话题是关于出国留学。在上上下下一片出国热潮中,老的送小的,小的送老的;男的送女的,女的送男的……这一去,不远万里的,何时才能相遇重逢,结局又会怎样呢?谁也说不准。而我在当时虽然不能说没有动过心,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投身于电视事业。直到有一天,熟悉的朋友和同事走了一个又走了一个;该走的好像都走了,而不该走的也走了那么几个,我这才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爱我的人她还没有来到”。隐隐约约,我好像感觉到了什么。后来,陆续有消息从大洋彼岸过来,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总是让人牵牵绊绊的,放不下心来。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忽然就写下了《爱情鸟》:“树上停着一只什么鸟,让我觉得心在跳,我看不见她但却听得到,这只爱情鸟她在向我欢叫。……”这时,我才真正领悟到:“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爱我的人她还没有来到”。心里却明白,曾经爱的人不会再回来了。而这已经是事隔多年以后,记忆犹存了。

如果说《爱情鸟》这首歌是诞生并且唱响在九十年代,那么,它的起源,我想应该是在八十年代。那一阵出国热潮,酝酿了一切。很多时候,都会是这样,有了一种感觉或是一个主题,却要到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忽然一下顿悟。完成一首词的创作,也就在一瞬间了。所以,当我第一次看《爱情鸟》的MTV时,我是无法接受的,兴致也不如先前了。但后来一想,也许是经费等等其它原因的限制吧。只要大家喜欢,说它好,“跳舞”的MTV也自有它的道理了。不过,话又说回来,遗憾总归是永远的了。但要问我那《爱情鸟》 应该是个什么样,画面上难道真的要出现一只什么鸟?那倒未必。只是跟我想象中的东西有一点距离罢了。还有就是《爱情鸟》专辑磁带的盒封,不知是有意还是笔误,印了一句“爱我的人已经飞走了,我爱的人她还没有来到”。有意思的是,后来,其他人也出了一首歌,叫作:“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歌还是蛮好听的,不过我就在想了,还算好,《爱情鸟》先出了一步,不然,恐怕就没有那么新鲜了。也许有些事情就说也说不清了。

那次,在广东领《爱情鸟》年度金曲奖时,谈到关于《爱情鸟》的歌词创作我说主要是想换一个角度写爱情。实际上,其间的前因后果,是积累了很久很久。要说简单,也挺简单,就那么几个句子,要说复杂也是够复杂的,经过许多年以后才终于云开雾散。我记得,在写下这首词以及找到爱情鸟三个字作为歌名的时候,眼前会有一束亮点一闪而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朦胧状态中的昭示,心里有声音就在说,这是一首挺好的歌了。

我曾经对别人讲,《爱情鸟》一歌,作曲张全复真的是抓住了那句“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爱我的人她还没有来到”做足了文章。所以,我觉得,一首歌如果能有几个句子让人觉得特别的,那就好了。不过有时候也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写了一些词句,一直等待合适的机会拿出去,却不想会英雄所见略同,别人已先一步作出来了。既然人家已经用过了,自己也只能忍痛割爱,再另找新的感觉了。假如,有些东西,经过很长时间的沉寂,猛然在某一天,发出动人的声音来,那一定是很令人兴奋的。只是,同样的东西,要有不同的说法。你自己的说法,才是最好的,最妙的,最动听的。

《爱情鸟》,其实是一个人,在心里慢慢去告别。

 

歌词:爱情鸟

 

树上停着一只一只什么鸟,

呼呼呼,让我觉得心在跳,

我看不见她但却听得到,

这只爱情鸟她在向我欢叫。

 

树上停着一只一只什么鸟,

呼呼呼,如今变得静悄悄,

因为我爱的人已经不见了,

这只爱情鸟何时才会来到。

 

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

爱我的人她还没有来到,

这只爱情鸟已经飞走了,

我的爱情鸟她还没来到。

 

 

 

 

 

歌词创作随笔(三)

 

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张海宁

 

 

早先我也算是写诗的,后来慢慢就变成写词的了。现在,写词,我的名声要大过写诗了。但仔细想想这其间的过程,我倒觉得诗真的是给了我很多东西。在我的生命中,诗,也许早已潜移默化,让我心生音乐,歌而又歌。

    想起在复旦诗社写诗的时候,看的和写的大都是—些比较现代朦胧的诗作。但是有一天,我看到一位校友写的几首诗,其中有一首《我是一条小溪》,竟让我心中暗暗一动。这首诗写得真的像歌一样,印象特好,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感觉,这位校友若写歌词的话,大概会是好手。几年以后,事情果然如此,这位校友出手不凡写了几首挺好的歌词。可惜的是,他后来去了异国他乡,不然的话,我们又会多听到几首好歌。

    说实话,林依轮的那首《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最初是一首诗。我当时写完这首诗以后,自己也挺喜欢的,觉得它挺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某些不为人知的东西。“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模样,那层幽蓝幽蓝的眼神,充满神秘充满幻想。……”常常是这样,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让人飘浮向上,无法预知。可这诗一直没有机会发表,时间一久,竟觉得这样压在抽屉里,有点可惜了。于是,变了一个手法,把它改写成歌词,还亏得张全复慧眼,就有了这样一首歌。“……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中央,永远停在我的心上,你像那天上月亮,你不会随波流淌,永远靠近我的身旁。” 从意象到格调,真的就如《青年报》上安公子所言:“‘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细心的听者会有《国风·蒹葭》之‘宛在水中央’的联想。” 此外,李广平有次发信给我说:“我觉得你最优秀的歌词是《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诗歌意境,口语特征都具备,实在是精品.

于是,诗与歌,总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想,诗,也许更多地着眼于视觉效果。看一首诗,它可以一目了然,用意深处你尽可以慢慢咀嚼回味。换言之,诗,多为书面用语。词,也许更多地侧重于听觉效果,听一首歌,首先要听懂它的意思,让人产生感动,那就好了。换句话说,词,多为日常用语。诗与歌,翻过来倒过去,追根寻源,如像现在我们这批人,或多或少过去都有一些诗的经历。你可以把诗变成一首歌词,却不大可能去把一首歌词改成诗。

记得有一年初冬,我们到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在文学前辈汗夫先生的指点下,穿过一条商业味十足的古式新街之后,我们—行终于踏上了那座驰名远近的枫桥。这时候,播音喇叭里传来那首《涛声依旧》。“带走—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此情此景,颇让人感慨。然而,四面环顾,却不禁有点失望,真的是很难再找到当初的那个夜晚。但是,我们要值得庆幸的是,陈小奇是在写完《涛声依旧》以后,才去的枫桥,不然的话,哪里去找回《枫桥夜泊》的感觉。可是,不管怎样,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有个叫张继的,写了《枫桥夜泊》的诗,到了今天,有个叫陈小奇的,把它变成了《涛声依旧》的歌。也许这首歌因为那首诗而诞生,也许那首诗将因为这百歌而更加流行。至于枫桥呢,也多了一首歌与它长年同在。于是,每一个到枫桥—游的人,更多的是听着《涛声依旧》,望着小河的流水,想着过去的事情。诗与歌,《枫桥夜泊》与《涛声依旧》,该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也是一个历史的撮合。

从前,读顾城、北岛他们那些人的诗,还记得很多,诸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孩子们围坐在/环形山谷上/不知道下面是什么/纪念碑/在一座城市的广场/黑雨/街道空荡荡/下水道通向另一座/城市。……”但是,他们现在都去了远方,有的甚至进了天堂。他们好像天生要远离这个世界,远离人群,远离现实生活。诗,难道就这么纯粹,那么苛求。

如今,歌声已轻四起,人们习惯了听歌,而很少再去吟诗。诗,或许曾经具有一种使命感、隐喻性。而歌,俱多一些娱乐性,不论伤感还是快乐.那是一种释放与消遗。这是流行歌的时代,我们需要听到好歌。

    其实,写词,尤其是写一首好词,同样要有一个精神的来源。诗,要很个性,而词要面向大众。

常常面对一首别人的好诗,读了又读,感叹之余,也期待把这种感觉与人分享,想过诗变成词,但动手以后,才发现有些诗是改不得的,恐怕那些诗句已是“空前绝后”之作了。

    曾经读顾城的书——《英儿》,好象挺能理解其中的世界。读的时候,很有一种冲动和欲望,似乎到处都有心悟,遍地都是灵感,可不知为何.就是写不成—首完整的歌词。奇怪之余,也挺惋惜的。如果说,这是一个实验的话,我至今还在寻找那个答案。

    反正,关于诗的东西,我一直都很感兴趣。其实,很多写歌的朋友,哪个家里不是收集了大量的诗歌集子。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那么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东西,在你需要的时候,随手翻开,一定会让你茅塞顿开,词如泉涌。

诗与歌,假如真的领悟并且用活了,茫茫诗海,可以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歌词需要诗。

 

歌词: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依稀看到你的模样,

那层幽蓝幽蓝的眼神,

充满神秘充满幻想。

 

一种爽爽朗朗的心情,

所有烦恼此刻全遗忘,

只想只想在你耳边唱,

唱出心中对你的向往。

 

古老的传说今日的承诺,

美好的感觉永不停地闪烁,

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的中央,

永远停在我的心上,

你像那天上月亮你不会随波流淌,

永远靠近我的身旁。

 

  

歌词创作随笔(四)

 

 

芸儿的故事

                        

张海宁

 

 

我的老家在湖南,顺着那条桃江,转过了数不清的座座青山,就到了我出生的地方。

父亲和母亲是家里长辈们定的亲事。两家是隔着好几道山梁,要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的村落。

有时,我就在想,我的父母结婚之前,有没有见过面。成婚那天,有没有送亲和迎亲的队伍。我想,我的母亲有没有流过泪,一直到后来我都没有答案,总是不时会经常幻想起当时的情景。反正,她是要走过长长的一段山路,才能来到父亲家里的吧。

记得那次到长沙,有机会回老家去看看。先是到的母亲家的村落,第二天,娘家的人陪我前往父亲家。这是我难忘的一次经历,当我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上,看着娘家的人在前面引路的背影,迎着四面飘过来的清香,伸手摘下一片翠绿欲滴的叶子,我知道我又要幻想起我的母亲出嫁的那一天。

后来,在我的心里,便根植下这样一种情结:女人的出嫁,一定是要走了很长很长的距离,然后去了一个人的屋里。

再后来,我写了一首歌词《芸儿的故事》,张全复作的曲,韦唯演唱。我不知道当时韦唯唱这首歌的时候,是否已经出嫁,而且是嫁给了那么一个外国人。只听说她当时想把这首歌拍成电影。

至于为什么叫“芸儿”,一是看了一篇小说,小说名就是“芸儿”,几个朋友还准备改编电视剧,可惜没成。再就是我原来的一同事,她的名字里也有这个芸,最后还是可惜了,她去了国外,不知是嫁给了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付出,她的心事,她的母爱,她的故事,就用一首歌来纪念吧:

 

    歌词:芸儿的故事

 

芸儿是一个人的名字,

芸儿是一个人的美丽,

芸儿她坐在河边不肯离去,

芸儿是否要到远方去。

 

芸儿走了很长的距离,

芸儿到了一个人的屋里,

芸儿在夜里做了人家的妻,

芸儿是否偷偷地哭泣。

 

后来芸儿做了孩子的母亲,

那个男人成了芸儿的皇帝,

于是芸儿开始了忘记,

芸儿她渐渐地习惯只能回忆。

 

世上不知有多少个芸儿,

每天守着日出日落,

芸儿不仅是一个故事,

也许你我都感到熟悉。

 

世上不知有多少个芸儿,

每天守着日出日落,

芸儿她何时才能改变,

芸儿她希望的很多很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