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X)——更新中

标签:
转载 |
分类: 大家过招 |
更新:这又是啥字?
==================================================================================
这正是“喜”字。上部是鼓形,下部的“口”为盛鼓之器,鼓搁在器上便于敲打。
公布答案——腥。一条鱼的腥味,很是浓烈,钻入鼻子中——这是多么形象的表达,此字的本意是“鱼”的腥气。
答案——谢。左边的两手,拿着一张席子。商承祚先生认为,这是上古时候的“赐席之礼”。此字本意为“辞谢”。
公布答案——熹,上为喜,为鼓形,下为火。上古制好鼓后,要用微火烤干其蒙皮,所以“熹”的本义为“烤”,后被引申为明亮之义。
公布答案——刑。像一个人被关在水牢之中,到金文时,人被移出了水牢之外,而演变至小篆,人变成了“刀”,似要用刀加刑,水牢内又有一点,表示水在其中。“刑”字的本意即为“刑罚”。
公布答案——协。这个甲骨文是由三个“力”组成的,也就是三个“耒耜(犁具)”之形,表示“同力”之意。
这是一个“兮”字,横线上的两点是指事符号,表示说话时,声音自口中发出。
公布答案:这是个“先”字。会意字,其精髓是“上脚下人”,一个脚在这个人的头的上方,(头朝左),就是走在人前面的意思了。
公布答案——畜。作动物的胃连带肠子的形状。在古代未有陶器之前,人们常用动物的胃为天然容器以储存水、酒及事物,于行旅时使用。后来此字被借用来表示人们豢养的动物,或有可能动物内脏取自家畜,故表示家畜。
公布答案——奚。从字形上,确能分析出来此字,上为手,下为被绳索缚住的一个人。本意或指奴隶。
公布答案——效。这个字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从矢;从丨;从手。矢和手的示意都没有问题,关键就是中间的这道“丨”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尺子。如此一来,整个字的意思是用手拿着一把尺去量度矢的长度,即效字的本意。后来被引申为:效仿、模仿。
正确答案在此——旬。上为十字交叉记号,表示十天,后来引长内曲,表示回环周遍。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
今天参加的人多,猜对的人也很多——休。休字,像人靠着大树休息,之后字形没有太大变化。《汉书》中“光时休沐出”,即指休息洗沐。由休息还引申出休假。休息是令人愉悦的事情,由此又引申出喜乐、美好,如休明。而休戚呢,则是指喜乐和忧愁,吉祥和祸祟。休戚与共即指和别人同甘共苦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早先翻看《古文字类编》时,还有些将信将疑,甲骨文中真有“心”字?不料书中果真收录此字,其写法与如今的“心”型类似。不仅如此,如许多博友所说,这个心字甚至还有了解剖学的意义。《说文》解释:“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不知许慎所指是否此字。当然,也有专家认为那不是“心”而是“贝”。
发答案——昔!上面是波浪重叠翻滚之状,是古人脑中关于洪水灾难的记忆。而下部,是太阳的象形。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大水为患的时代。大水不仅会造成灾难,还会将历史遗迹冲刷干净。因此后世人所能想起的最远古的事迹,也往往止于大水之后。换句话说,水灾是各民族记忆的极限,因而这个字即“昔”。
是一个“小”字,其实古人描绘的是细小的沙粒,就像如今照相机的微距拍摄一样,三颗小小的沙粒,便是古人心目中的小。
正如有些网友所说,甲骨文中没有夏字,这也成为历史学家断定没有夏代的依据。我们看到的这个“夏”字,是周代的金文,台湾学者许进雄对它的解读最为漂亮:这是个祈雨的巫者,脚下的脚步符号,记载了干旱夏日一场虔诚的祭神之舞,因此它是夏的记忆。
答案:香!你猜对了吗?其实,这个字最初便是谷类煮食时逸出的香气,气态的香气被古人描摹了出来,十分形象而动人。
这是一个“星”字,两边代表星斗,中间类似禾苗的符号是其声音的部分,本身是个草木萌生的美丽的会意字——生,这里小草被移植到浩瀚的星空下,景象辽阔而问荣,让沉寂的文字星空叮叮发出声音。
“羞”字。以手持羊,进献美食,珍羞佳酿,月满中秋,有福天长,大美无言。——这正是一个羞字!
公布答案:叙。这个字左边是一只手,右边是一件“余”形的东西。很可能是古人在集会时,有拿着这种类似标志物表示在序列中位置的习惯。《周礼.小行人》中记载,较早时上朝有检验官员信符的习惯。况且,某些时候有事报告,也要高举之,表明有所叙述之意。
发答案——宣。其实猜云的博友,还是有些接近答案了,有一种说法,即认为这个字的甲骨文有云气舒卷自如之象。另有人则认为,这个字作屋子里有回旋图案装饰的样子,而拥有这种图案装饰房子的人,非富即贵,因此宣字的本意,便是帝王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