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另类苏东坡   (改编 徐而缓)

(2011-10-05 12:53:21)
标签:

苏东坡

帽子

诗文

安徽

徐而缓

文化

分类: 交友天地

另类苏东坡

改编  徐而缓 

苏东坡无论生前、身后,都受到人们的热捧。

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记载,苏东坡宦游期间,“文字传于人者甚众”,每一落笔,“流俗翕然争相传诵”。

曾敏行《独行杂志》卷三记载,苏东坡在徐州期间,登楼作《永遇乐》词,脱稿不久,即“哄传于城中”。

《宋诗纪事》卷二十一记载:黄州歌伎李宜未能得到苏轼的赠诗,长期抱憾。东坡得知后,赋诗一首,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东坡居士文名久,何事无言及李宜?”

朱弁《风月堂诗话》记载,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年间,苏轼作于海南儋州时期的海外诗盛行,当时的年轻人不再有提欧阳修的。尽管朝廷曾经想禁止苏轼诗文的流传,而且赏钱一增再增,直增至八十万,但还是有一大批人以谈苏轼诗文为荣。“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类。”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北宋中叶后,苏轼诗文受到举子们的追捧,生员中流传“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谣谚。

苏东坡永远是另类的。不但他的诗文受到人们的欢迎、追捧,就是他身上的装束,也成为人们仿效的时尚。谪居海南期间,苏轼《次韵子由三首》之三“椰子冠”:“更著短檐高屋顶,东坡何事不违时。”苏轼自己觉得是不合时宜的帽子,却很快成为流行款式。李《师友谈记》云:“士大夫今年仿东坡桶高短檐帽,名曰子瞻样。”这种苏式帽子,不但中国流行,甚至流传到外国。例如韩国,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有人在戴这种帽子---其影响之大之远,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国与日本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