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乌镇
安徽 徐而缓
昨天到杭州,夜宿之江饭店。今天早晨,从之江饭店前拦了一辆的士,直赴乌镇。
到乌镇时,已经是10:30分。找到一家临水的房子,住下来,要了点红烧羊肉之类,大吃大喝一通,开始睡觉。昨夜没睡好,今天白天补上。
晚上逛乌镇西栅景区。步行到码头,门票80元/人。另要了一辆摆渡船,180元,船老大既是摆渡人,也是解说员。夜晚的乌镇是宁静的,灯光恰到好处地点缀着江南的木屋、石桥,也恰到好处地映着一衣带水的水乡魂。
船老大告诉我们,这条河,叫元宝河。我笑一笑,这个名字太庸俗。船老大又接着说,以前,这条河叫西施河。我说,这个名字不错。呵呵,西施河是美人河,这样的名字,对于乌镇是相宜的。此时的乌镇,适宜响起一支短笛。此时的乌镇,适宜滑过一颗流星。此时的乌镇,适宜有一艘乌篷船载着美人,载着老酒,从我们的镜头前划过。
镜头中的景色,不用经过过滤,每一幅都是天上,这儿的人,不是牛郎不是织女,却能天天生活在银河边;这儿的人不是吴刚不是嫦娥,却能天天行走在天街的石板路上。这儿的人生活在《南腔北调》的空气中,随便钻进一家戏院,就能听到浙江评弹团说表的《枫桥夜泊》。
五彩的伞,挂在夜市半空,像一朵朵装饰九天的花儿。竹叶包着糯米,糯米上点缀着黄黄的、香香的风干的桂花,吃起来是香甜满口。这样的夜,走在乌镇的桥上,我愿意一生一世。这样的夜,坐一条乌镇的船,我愿意岁岁年年。这样的地方,出一两个茅盾这样的优秀作家,实在是太应该了。这样的地方,只出一两个茅盾这样的作家,实在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今天的乌镇人,家家户户都赚了个腰肥钵满,可是,他们的儿孙还依然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这种疑问,放大到今日中国、今日世界,有谁能替我回答一下呢?
我几乎已经走遍了中国,也走过了世界上不少地方,但AAAAA景区很难碰到。今天,乌镇让我看到了难得的五个“A”字。谢谢历史上的乌镇人,他们那么有品味,将两条石板街铺得如此悠长。感谢昨天的乌镇人,将赚来的银子,不去赌博不去嫖娼不去山珍海味,而是省吃俭用,将一条河流打扮得是书卷气十足。感谢今天的乌镇人,将老祖先留下的财富,不破坏,不拆迁,不新建,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一组江南水乡风景长卷。它养了我们的眼,怡了我们的情,悦了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具有灵魂的建筑,什么才是带有音乐质感的建筑,哪些建筑命中注定是短命的、昙花一现的。那些有文化有学问有知识的现代人,应该住在怎样的房子里,让子孙后代生活在怎样一种环境中?
在乌镇,我们呼吸到的,不仅仅是充满负氧离子的空气,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凝固的文化、流淌着的乐音。
2010年11月25日 乌镇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