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而缓的十年磨砺
作者:甲乙
徐而缓很忙。四十岁的他白发早生。即使在和我约见的下午仍然电话不断,大多是和他谈电视节目相关事务的。他说,我一直就是这样,超级忙碌,现在都习惯了。
21世纪初始,来自安庆的文学青年徐而缓,像许多“北漂”人士一样,满怀抱负,来到北京这个大都市。一开始并不顺利,为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经过了半年奔波。这是北京对他的第一份磨练。经朋友推荐,徐而缓进入央视工作,一干就是十年。他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十年。不知自己怎么走过来的”。
一开始,而缓作儿童节目《周末异想天开》的策划、撰稿人,时间不长,他被选调到“曲艺杂技组”。《曲苑杂坛》是在全国观众中很有影响的电视栏目。但整个《曲苑杂坛》栏目组只有三名工作人员,主持人是汪文华女士,另一位是年纪较大的、退休返聘的老先生,负责摄像。他们两人之外的所有事务基本是而缓全包。而缓一人同时干几人的活。那时,他桌上摆两部电话机,经常是同时接听两个电话。拍摄录制节目时,跑前跑后;担任前台兼财务人员,负责接待参加录播的演员,为他们订车票,报差旅费,还要管吃住等琐事;要整夜守在机房,负责节目的后期剪辑制作。总之,他是节目导演、后期编辑、出纳、前台,后来还担任制片主任等。这些事务要是照一般单位那样细致分工,大约得十个人干。而缓就是一人作战,不管大小事务,他都努力做好,从来不用领导操心。
而缓每天忙到深夜才能回到租住地。有一天,他从央视大楼往地铁站走,赶上沙尘暴,昏天黑地的,还夹杂着雨点。他跑进地铁口,好多人都奇怪地看着他。他也不知怎么回事。回家对镜一看,发现自己脸上、身上都是雨中夹杂的泥巴点。
在这过程中,他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正常情况下,以一人力量完成这么多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现实磨练人,繁杂的工作迫使徐而缓掌握一些统筹技巧,很多事务同时去做,例如手上做着一件事,脑中赶紧策划下一步工作;在路上还想着串词腹稿。在这个节目组六年间,随时要防止出错,把握节目的高质量。栏目组全力打造出汪文华“庄重大方,谈吐不凡,集五千年中华文化精华、中国传统精华”的具有亲和力的中国女性主持人荧屏形象。
《曲苑杂坛》节目组平均不到两天就上一期节目,他们一年做了228期。这在央视创了一项纪录。与此同时,还要保持高质量,收视率1.28%,在当时央视所有节目中稳居第七。这一“量与质”纪录至今无人超越。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CCTV一套节目总监朱彤对此评价:这是个奇迹。
2007年前后,中国电视报每期都有徐而缓撰写的一篇稿子。内容主要是曲艺杂坛节目动态、制作花絮等。后来他又兼任“电视书场”、“南腔北调”节目组撰稿、策划、导演。2008年开始,他进入《探索·发现》、《走遍中国》、《发现之旅》等栏目组,开始制作纪录片节目。因为成绩突出,他还被推荐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的副秘书长。现在,他是央视一套大型节目组的执行制片人,主要是组织节目到各地演出。他责任更大了,但有以前在《曲苑杂坛》栏目组打下的基础,所有的工作对他来说都非难事。
近年间,而缓在作词和作曲上也取得显著成就。腾格尔演唱的《爱是一条船》是由他作词的。凭着这个作品,他在首届中国海洋歌曲创作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这次大赛,共收到应征歌词作品3700多首,评选分为三轮,第一轮要从3700首参赛作品中筛选出160首,第二轮复选要再从160首中选出40首,最后才是终评。参加终评的专家、评委包括徐沛东、孟卫东、印青、贺东久、刘青、石顺义和韩新安等,都是国内音乐名家,在专业上很具权威性。
此前的2009年6月,徐而缓应邀参加全国著名词曲作家舟山行活动。在舟山,他感受到浓厚的海上风情,一回到北京,就开始着手创作。开始写出的20首词都被他自我否定,直到写出自己满意的一首《爱是一条船》。这首歌词节奏明快,律动清晰,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孟卫东盛赞《爱是一条船》,“把舟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让我感觉到了大海的味道”。
据“百度”搜索:徐而缓,1969年出生于宿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专业研究生。先后任中央电视台《周末异想天开》栏目策划、撰稿;《曲苑杂坛》栏目导演、制片主任;《南腔北调》导演、撰稿;大型纪录片《文明之路———走进韩国》总导演、制片人;兼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出版的书籍有:诗集《眼睛诗人》,散文集《徐而缓之游四方》、《中国财神》等。《中国诗人大辞典》收有“眼睛诗人徐而缓”条目。曾数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文艺星光奖。近年来,热衷于歌曲创作,所创作的歌曲《爱是一条船》获“首届中国海洋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由腾格尔演唱);歌曲《中国农民》由空政文工团一级演员陈晓涛演唱,歌曲《喊一声我的恒山》由中国武警文工团演员张玉玲演唱。
摘自《安庆晚报》:http://aqdzb.aqnews.com.cn/aqwb/html/2010-11/12/content_154005.htm
简介:甲乙,本名叶卫东,安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庆日报》社主任编辑。作品曾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获国家性奖项及收入选本。出版著作:散文集《去黑山》、《通往河流的门》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夏日的漫游者》、网络随笔集《心随网动》等。其中,《通往河流的门》曾获安徽文学奖。近年来,以写作散文为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