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捶不烂的苏东坡(安徽  徐而缓)

(2010-08-14 07:55:54)
标签:

苏东坡

徐而缓

北宋

章淳

王安石

文化

分类: 最后的茅屋

                             捶不烂的苏东坡

                                 安徽  徐而缓

苏东坡的一生都在路上。

    从出眉山,到金榜题名,苏东坡走的是水陆并进,结伴同行的有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还有妻子王弗等人。那时的苏东坡,可以说是“青春年少那个样样红”。苏东坡的第一次出门为官,是赴任风翔府判官,虽然这只是一个副职、闲差,但从汴梁到凤翔,一路上好歹也是有马有车,有奴有仆,苏东坡这一路行来,也是有说有笑,风光无限。公元1071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这是他第一次到杭州---见到这儿的山山水水,苏东坡是喜从心生,终生恋之不尽。公元1074年,苏东坡任密州太守。这时的苏东坡,刚刚40岁,却也“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心一意想着“西北望,射天狼”,想在西北军事线上,成就一番事业。密州虽好,皇命难违,1076年,朝廷改任苏东坡为徐州太守---官是升了,薪酬也涨了,刚到四年,苏东坡又被改任为湖州太守。这一回,好景不长,因为“乌台诗案”,一支来自曾经的朋友的暗箭,让苏东坡进了监狱。1080年,一代文豪苏东坡,谪居黄州。这一次,黄州有幸接纳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诗名、词名的苏东坡,于是,《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之类的作品,从一代才子的胸中荡漾而出,长江有福,长江上的舟辑有福,那些曾经的白鹭、黄鹄们算是有福了,它们有幸见证了东坡上的东坡,成为真正的词人、散文大家。好景不长,随着东东坡改任常州太守和登州太守,一代文豪的人生,虽然开始走向生长期,但是,京都总归是留住了苏大人的人、留不住苏东坡的心,什么“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之类,毕竟比不上“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的重职,从1089年到1091年这三年间,苏东坡终于成为西湖的知音,也成为西湖的改造者。直到今天,杭州西湖苏堤上的垂柳,依然荡漾着苏东坡的轻风,拂着王闰之、王朝云的红颜。因为得到皇太后的赏识,苏东坡的马骑得是越来越高,官做得是越来越大,1091年、1092年,苏东坡先后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他的弟弟甚至做到了副丞相之职。女人是苏东坡一生的保护神。随着王闰之的逝世,以及高太后的逝世,苏东坡的人生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元祐八年,也就是公元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苏东坡被调任定州太守;1094年,苏东坡再次遭到贬谪,贬到了惠阳---也就是今天的广东惠州---惠州将是他今后四年的谪居之所。

    苏东坡不幸,罗浮山和罗浮山的卢橘、杨梅、荔枝们,却将因为这个步履维艰的老人而名扬天下!东坡先生在惠州期间,写过这样一首绝句: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千秋万代之后,苏东坡成为“荔枝”的广告代言人,他与“杨贵妃”一起,将广东荔枝卖到了千家万户、四面八方。

    苏东坡帮了荔枝的忙,荔枝却帮了苏东坡的“倒忙”。因为这首诗,苏东坡的政敌章惇得知他在岭南过得十分安逸,于是醋意大发,将苏东坡贬往更远的儋州---即今天的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苏东坡得此奇耻大辱,总会心灰意冷吧?但是不然,苏东坡是天生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12月12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己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赢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蚁抱草叶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蚁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见尔!’小蚁岂知瞬间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与诸友人小饮后记之。”

    苏东坡是固执的,也是克己自制的,至少,他从未失去过与生俱来的那份诙谐与幽默。

    有一次,僧人参寥派一个小沙弥到海南岛去看望他,并带去一封信和一些礼品,苏东坡回信说:

    “某到贬所半年,几百粗遣,更不能细说。大略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在一个小村院子折足裆中泰糙米饭吃,便过一生也得。其余瘴疾病人,北方何尝不病,是病皆死得人,何必瘴气?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参寥闻此一笑,当不复忧我也。相知者即以此语之。”

    他在海南岛上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一斑。贬居海南的最后一年,苏东坡在杂记中这样记载:

    “己卯上元,余在信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子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酞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便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东坡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他曾对他弟弟说:

    “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世事如一面镜子:好人看世界,世上尽是好人;坏人看世界,世上尽是坏人。苏东坡是个天大的好人,在他看来,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反过来,他自己就更是一个好人了。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宋徽宗即位之后,苏东坡先后调往廉州安置,任舒州团练副使(今安徽潜山一带),后又安置永州。元符三年,即公元1101年,天下大赦,苏东坡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不幸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66岁。

     至此,一代文豪苏东坡,终于神归大地,魂归大江。

                                              2010年8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