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过半百想长寿

(2010-06-12 09:16:24)
标签:

养生

长寿

健康

吐纳

徐而缓

孙思邈

家居

分类: 大家过招

                             人过半百想长寿

人过半百想长寿                           [愿为相交颈,和歌共长生---诗配图:徐而缓]
人过半百想长寿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诗]
    “人过半百想长寿”,长命百岁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养生的意义何在?如何养生?哪些是影响健康与长寿的关键?兹摘编有关养生格言,以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身则寿(《内经》)。解:“心”指脑及中枢神经,它是精神的泉源,主宰一切内脏机能活动。如果主宰的“心”正常其他脏器才能正常运转,否则,脏器相互间就会发生紊乱。说明大脑功能正常,身体才能健康长寿。同时也说明,健脑和健身是协调统一的。

     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思,就可年皆进岁,而动作不衰(《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解:人们不应患得患失,欲念纷纭,要保持愉快安静的情绪,满意而自然地生活,心地光明磊落,无私寡欲,精神才会内守,真气自可保全,就可以长寿不衰。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解:一个人少思寡欲,精神安宁,心情愉快,这样体内真气便不会亏损,精神自然充沛,疾病就不会发生。人的身体得以健壮,大脑才能正常发挥功能。

    4.清静则肉腠闭拒,虽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内经》)。解:思想宁静无虑,则肌肤毛孔闭关闭,虽然有很强的风寒,毒素也不能侵害人体。思想宁静无虑是保持大脑功能的要诀。

    5.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解:定要知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不要悲观和烦恼。

    6.知足常乐《论语》。解:知足的人,常感到精神愉快。为了保持大脑功能良好,一定要知足常乐。

    7.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解:减少欲念可使人心情宁静。心情是健脑益智的要素之一。

    8.世人欲识卫生道,喜怒有常哀怒少;心诚意正思虑清,顺理修去烦恼(孙思邈著《孙真人卫生歌》)。解:养生之道在于心地光明,事理通达,少发怒,去烦恼;无烦恼,心自静;心宁静,脑自灵。

    9.多思则神明,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孙思邈著《(孙真人卫生歌》)。解:一个人的思想、杂念、欲望和事务都应适中,过则有害。

    10.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消遣除之(孙思邈语)。解:思是人所难免的,关键在于事后的自我宽慰和排遣,并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摆脱精神上的窘困局面。

    11.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啫欲以养精〔吕洞宾语〕。解:因病而能得到也不算是坏事,只有安心养病,才能恢复健康。

    1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语)。解:人长寿命短与自然规律有关,但如保养得当,也可多活几年。不仅而且要活得有意义。

   13.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苏东坡语)。解:因病而得到休息也不算是坏事,只有安心养病,才能恢复健康。

   14.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解:饮食有节制,起居有一定时间,进行适当的劳动,可使使臣身体和精神健康,以尽天年,活到百岁而死。

   15.夫为长生之术,当存之行止、坐起、饮食、卧息、诸便皆思,尽夜不忘,保全精气,神不离身,则长生(《养生要集》)。解:长寿的方法就是经常注意起居、饮食和休息,保全精、气、神。

   16.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慎,饮食过差,淫佚无度,忤逆阴阳,魂魄神散,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也〔《养生要集》〕。解:人之不寿皆由于不善养生、营养不良、、淫佚无度、违反自然规律,而致神散精竭,百病丛生而早死。

   17.天无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志无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人无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三员参延寿之书〕。解:精神卫生好,起居生活有规律和饮食有度的人,才能延长寿命。

   18.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管子形势篇》〕。解:起居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又能乱套适当处理寒暑气候,则有利于身体而益寿延年。

   19.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咸、大辛五者充形,则生害也;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劳神,则生害矣〔《吕氏春秋》〕。解:饮食和精神活动二者不能适当调节,则为长寿之害,去此二害,则可享天年。饮食不能过于甘、酸、苦、咸、辛,精神不能过分地高兴、愤怒、忧虑、恐怖和劳累。

   20.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葛洪著《抱朴子》养生论〕。解:一个人的坐、行、视、听、食、饮都应当适中,不可过度。

   21.体欲常劳,劳勿过极,食欲常少,少勿至虚〔葛洪著《抱朴子》养生论〕。解:劳动要紧,但不可过度;节食好,但不能吃得太少以至于使身体虚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