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安才是李白故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c61eeb0100hzrj.html?tj=1
石作山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这是李白唯一一次谈起自己的家世。
古人为文总是喜欢用典,所以根据“沮渠蒙逊之难”说,就让我想到酒泉。也就是李暠安葬的地方。于是翻书。
《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记载:肃州酒泉郡----酒泉,中下。本福禄,唐初更名。西十五里有兴圣皇帝陵,七十里有洞庭山,出金;有昆仑山。(谈两汉历史的时候我就喜欢看地理志,前几天在为吾友做上古彭蠡位置考的时候,也是翻了好多地理志)
《史记李广列传》记载,李广,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李信,秦国大将,抓到燕太子丹的人。李广儿子三人,为当户、椒、敢。前两个都早死,李敢被霍去病所射杀,当户有子为李陵,李敢有子李禹。李陵投降匈奴后,由于被进谗言,汉武帝将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诛杀。
《魏书》记载,兴圣皇帝李暠(公元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是西汉前将军李广的第十六代孙子。公元400年,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国,疆域东自建康,西至鄯善。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病卒,享年67岁。死后谥为“凉武昭王”。《唐书.礼仪志》曰:“玄宗天宝二年三月,追尊皋繇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新唐书》“唐高祖李氏讳渊,是凉武昭王李暠七代孙。”)
李暠是北方各政权统治者中极少有的汉人之一,他的出身没有太大的疑问,史皆曰其为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他的家族从汉朝到晋朝,都是凉州的大族。祖父李弇在前凉张轨的手下做到将军、侯爵。父亲李昶也很有名气,只是死得早,李暠是他的遗腹子。
《魏书》,暠死,子歆统任。----歆弟敦煌太守恂复自立于敦煌,----蒙逊攻恂于敦煌,三面起堤,以水灌城。恂请降,不许。城陷,恂自杀,蒙逊克敦煌。恂兄翻子宝后入国,自有传。
《魏书李宝传》记载,李宝,助北魏世祖太武帝拓拔焘攻克敦煌,有六子:承、茂、辅、佐、公业、冲。
《魏书李琰之传》记载,李琰之,陇西狄道人,李韶的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父李冲很惊异,常说:“兴吾宗者,其此儿乎?”一直把他当作亲儿子看待。
李充,琰之的孙子。《隋书列传第十八达奚长儒》记载,“陇西成纪人也。少慷慨,有英略。开皇中,频以行军总管击突厥有功,官至上柱国、武阳郡公、拜朔州总管,甚有威名,为虏所惮。后有人谮其谋反,征还京师,上谴怒之。充性素刚,遂忧愤而卒。”这诋毁李充谋反的,就是隋朝国公杨素。而这武阳郡公即为唐朝始祖的武阳房。(唐朝史官为李渊的祖先做的考据,称之为“四公子房”)
李充死后仍被定罪,后人被流放。这便是李白的嫡系祖先。隋末,李白的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白的父亲才搬家回内地,定居于西蜀绵州的昌隆。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记载:“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记载:“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编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详,名之与字,咸所取象。”
由此得知,整理出李白家谱如下:
李广->当户->李陵->李禹->..->李暠->->..->李子歆->..->李宝->..->李琰之->..->李琰之->..->李充->..->李白。
由此,李白乃李广后人,李广,陇西成纪人,即甘肃秦安人。既然李广是李白的祖先,当然,李白故里就是甘肃秦安。
四川江油、是李白长大的地方,应该是李白故地,李白在江油住过的地方可以说是李白故居。
湖北安陆作为李白的长期居住地,在那娶妻生子,应该叫做李白故居才对。
因此,说江油或者安陆是李白故里是不恰当的。
为了强调为什么说说江油或者安陆不是李白故里,来看下,《咬文嚼字》公布的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之一就是“故里”,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