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文解字话“芷若”(安徽 徐而缓)

(2010-03-06 17:23:14)
标签:

芷若

徐而缓

自然

清新

白芷

杜若

情感

分类: 垂钓沧江

  说文解字话“芷若”

  安徽 徐而缓 

说文解字话“芷若”(安徽 <wbr>徐而缓)
说文解字话“芷若”(安徽 <wbr>徐而缓)
    有一条江,叫芷江;有一条水,叫若水。

它们为什么叫芷江、若水呢?

这得从两味中草药说起。

芷:又作“茝”,即白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花,果实长椭圆形。根粗大,圆锥形,有香气,可入药。

若:即杜若,也是一种香草。《本草图经》上记载: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二月八日采根暴干用。”

古人将“芷”、“若”并举,称作“芷若”,即白芷与杜若,概指香草。

“芷”和“若”都喜欢生长在深山老林子里,喜欢空气清新,喜欢人烟稀少,喜欢大自然。我这样讲,是有根据的,《荀子宥坐》上说:

“芷兰生于深林”。

古时候,自然环境好,生态环境也好。那时候,河流出自山谷,流水清澈见底。山谷流泉里不仅活跃着各种鱼虾,甚至流水本身,也沾带着花香、草香。芷草、若草喜阴,生长在深山老林子里,所以,从那儿流出来的水,带有芷草、若草的香味。因此,古人将流淌着这种香味的河流,称为“芷江”、“若水”。用今天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香江”、“香水”了。诗人郭沫若的家乡,就有这样一条香水---若水。直到今天,四川乐山附近还流淌着两条河流:沫水、若水---郭沫若的名字,就是从这两条水系而来。

我第一次接触“芷”字,是在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岸边的香草,颜色青葱;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

后来,学习《离骚》、《楚辞》,发现屈原作品中,经常出现“芷、若、兰、蕙”等字样。《九歌湘夫人》中,就有这么一句:

“搴汀洲兮杜若。”

其中的“杜若”,就是“若草”。

屈原《九歌山鬼》中有这样一段话:

“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

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染疑作。”

翻成白话就是:“你在想我吗?但你总是那样忙碌,整天不得清闲。我在山中,饮着石上的流泉,享受着松柏的阴凉,悠然自得,像杜若一样,我自芬芳。而你,还在想我吗?还是对我将信将疑吗?”

其实,这是屈原对楚怀王的道白。只可惜,楚怀王被奸臣、美女包围着,他哪里知道屈原的这番苦心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古代诗歌总集,其中不乏一些言情叙爱的佳作,如:

“问尔所之,是否如适?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彼方淑女,凭君寄辞。伊人曾在,与我相知!”

其中,“蕙兰芫荽,郁郁香芷”,是指远征的士兵想念家乡的妻子,将她比喻为兰花和芫荽,宛若山间静静绽放的兰花和田中的芫荽一样清香贴心。

说千道万,“芷若”应指兰草、香草。而在中国文学作品里,香草和美人,应是一体的。

如果有人叫作“芷若”,我想,取名字的人,一定是希望她远离尘埃,保持自然,永葆清香。

                                           201036   北京

 注释:

“芫荽”--读作“Yan2 Sui1”。即“香菜”。能解表透疹,健脾和胃,辛散止痛,行气止泻,治疗痘疹透发不畅,饮食乏味,痢疾,痔疮。据说,过多食用,会令男士性欲大减,增大患阳痿的概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