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代表我的心---《静夜思》新解(安徽 徐而缓)
(2010-02-04 21:44:37)
标签:
李白研究徐而缓文化 |
分类: 垂钓沧江 |
李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的一生都在路上。他出生在哪里?终老在哪里?他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1300年后的今天,中央电视台、中视龙凤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联合安徽、四川、山东、山西、湖北等省,拍摄、制作大型系列数字电视纪录片《诗仙李白》。该次行动,将按照李白出生、成长、去世等脉络,沿着李白的足迹,展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重现诗仙风流。
本次拍摄、制作的《诗仙李白》,为第一部分,共3期节目:
第一期:【诗仙李白●烹蟹】
本期重点:李白与“吃”---我们都知道,李白爱喝酒。但李白“吃”的如何?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与李白有什么关系?当涂民歌与李白有什么文化渊源上的关联?
古人有“红叶题诗”的故事---那是宫女思春,给男朋友写情书。
古人还有“带霜烹紫蟹”的雅趣。
---“诗仙”李白就最爱吃螃蟹。会喝酒的朋友都知道,仅仅只有酒喝,还是不行的。你得有菜吃。我们常说李白诗酒风流,其实,李白不仅爱酒、贪杯,更爱吃、会吃。李白一生,大多在路上。晚年,他投奔在安徽当涂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最后是病死在当涂。
李白并不是穷困潦倒在当涂。而是诗酒风流在当涂。因为,在这儿,他找到了他的精神寄托,找到了他理想的精神家园。李白在当涂,可谓诗酒风流。因为,他走遍了中国的山水,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当涂,选择了这个依着长江、傍着青山的地方。他愿意将自己的这把老骨头,埋在当涂,与青山做伴,与谢眺为邻。
李白活了64岁。在唐朝,这是一个高寿。这与他的会吃、会喝、修行,是分不开的。李白一生,写了很多首诗。但只有两首诗与螃蟹有关,且都与安徽当涂有关。一首是《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一首是《月下独酌》之(4):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因夸楚太子,便睹广陵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长谣。
《月下独酌》之(四)
穷愁千万有千端,美酒三百唯数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圣贤),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饿伯夷),屡空饥(悲)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拍摄地点:石臼湖
第二期:【诗仙李白●蜗居】
本期重点:李白晚年住在哪儿?他的蜗居建在什么地方?住的条件如何?李白为什么要写《姑孰十咏》?
李白很爱当涂。与很多人想象的并不一样,李白晚年并不是穷困潦倒,而是安居乐业,生活得稳定而安逸。
当涂是一个好地方,它依着长江,所谓“靠水而居”。它背靠青山,所谓“藏风聚气”。在全中国来讲,当涂都是居家难得的好地方,是一个适宜过日子、安度晚年的好地方。
唐时的时候,当涂山清水秀,李白很喜欢这个地方。他在当涂写了著名的《姑孰十咏》。纵观李白一生,为同一个地方,写了这么多的诗词,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为什么要写《姑孰十咏》呢?他是出于对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的感激之情?还是发自肺腑、心甘情愿为当涂而歌唱?
○ 姑孰十咏·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 姑孰十咏·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 姑孰十咏·谢公宅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惟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 姑孰十咏·陵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 姑孰十咏·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 姑孰十咏·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仲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 姑孰十咏·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 姑孰十咏·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 姑孰十咏·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 姑孰十咏·天门山
迥出江山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在当涂,李白不仅写了《姑孰十咏》,还专门为这儿的天门山写了几首诗:
天门山铭
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
两坐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唯川有神。
牛渚怪物,目围车轮。光射岛屿,气凌星辰。
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
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天险之地,无安匪亲。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不仅如此,李白还在当涂广交朋友,走遍中国之后,李白认为,当涂人最够哥们义气,这儿的人文环境,适宜于他在这儿居住。他在这儿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在他的诗词作品里有大量的体现。如:在《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中,李白说:“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在《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中,他又说:“通驿公馆南有水亭焉。四甍翚飞,巉绝浦屿……‘此亭跨姑孰之水,可称为姑熟亭焉’”他与当涂赵炎,关系很好,曾写过很多诗给赵炎,如《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其中有”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而在《寄当涂赵少府炎》一诗中,他又说:“晚登高楼望,木落双江清。寒山饶积翠,秀色连州城。目送楚云尽,心悲胡雁声。相思不可见,回首故人情。”
他还写了几首诗,给他的族叔,如:《献从叔当涂宰阳冰》,《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等。其中后一首中有诗曰:“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在《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中,李白说:“仆西登天门,望子于西江之上。吾贤可流水其道,浮云其身,通方大适,何往不可?何戚戚于路岐哉!”男子气魅俨然。
此外,李白在当涂期间还写了《当涂李宰君画赞》、《化城寺大钟铭,并序》等系列作品。
拍摄地点:太白镇,李白纪念馆
第三期:【诗仙李白●醉月】
本期重点:行----李白。李白的一生,都在路上。李白为什么那么爱喝酒?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喝了酒,他为什么能“立地成诗”?他的诗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月亮”?如何解读李白的《静夜思》?
当年,李白的族叔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据当地人介绍:李阳冰的书法,堪称唐朝一绝。正因为李白有这样一个族叔,所以,李白才选择了当涂,当涂才拥有了李白。李白的选择是对的。李白去世后,李阳冰将李白的诗,收集、整理,才使李白的诗文,伴着滔滔长江,一直流传到今天。
李白喜欢朦胧美。距离产生美。月亮离我们很远。但看上去,月亮很白,很灵光,高高在上,冰清玉洁。李白也想那样,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做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做一个远离凡尘、远离都市、寄情山水的休人、侠客、浪子,一辈子都能放浪形骸于青山绿水之间。
李白写有大量关于月亮的诗。连他的孩子都取名叫“明月奴”:“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二男,曰明月奴。”在寄托后事的时候,他将自己的诗集,交给魏颢。魏颢在《李白全集》序中提到:“颢平生自负,人或为狂,白相见泯合,有赠之作,谓余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
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最易被人们接受的李白诗歌,是《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也有月亮。
为什么看见了“明月”,李白就会思故乡呢?因为,其时,明月也照在李白家乡的地上。因为,李白的女儿,叫“明月奴”。看见天上的明月,李白自然会想到远在家乡的女儿。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真正读懂了这首诗呢?
---这么一件简简单单的事,自古到今,没有几个语文老师能给学生们讲得明白,讲得透彻。
月亮,是李白的精神寄托。因为,在那个年代,李白是寂寞的。他没有几个知音,没有人真正懂得他的内心情感。他所追求的极致之美,不在人间,只能是在天上。所以,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在著名的《清平调词》第三章中,也提到“月亮”:“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他在《蜀道难》中也写到了月亮:“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在《乌栖曲》里,他再写到了月亮:“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一作金壶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尔何!”
在《将进酒》中,李白一上来就开始长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行路难》中,李白也写到了月亮:“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在《长相思》中,李白也有“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的长叹。
在《夜坐吟》里,李白写道:“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在《上云乐》里,李白还是少不了提一提他的月亮:“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岩容仪,戍削风骨。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月亮在李白的诗中,反复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李白一生,都在追求美,追求真,追求人生的辉煌。月亮,代表李白的心。
在《胡无人》里,他甚至认为:“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土兮守四方。”
而在《关山月》里,他一上来就长歌道: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他还将明月比喻为美人: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月亮”入诗,形象美,有画面感。这是李白文字中特有的形象之美,月亮,一不小心,几乎成了李白诗歌中最富画面感的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范传正(宣歙池等州观察使)在给李白的墓碑上说:“晋有七贤,唐称八仙。应彼星象,唯公一焉。晦以□蘖,畅于文篇。万象奔走乎笔端,万虑泯灭于樽前。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范传正算是李白的一个知音。
不过,李白知道:“水中之月,了不可取。” 因为,前守秘书省校书郎裴敬在给翰林学士李白墓碑上的铭文中写道:“又尝游上元蒋山寺,见翰林赞志公云:水中之月,了不可取,刀齐尺量,扇迷陈语。文简事备,诚为作者,附于此云。”可见,这话不是裴敬写的,而是李白写给安徽潜山三祖寺大和尚志公的。
说了这么多,李白在采石矶赏月,所赏的,不外乎是远离政治,成功出逃江湖、泛舟五湖的快乐,那种把酒临风、喜洋洋的气概,每个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能触摸得到。
因此,千百年来,人们宁愿相信:李白不是病死当涂,而是在采石矶跳江捉月、骑鲸西去的。千百年来,我们的古人也不知创造了多少神话、多少故事,但李白跳江捉月的故事,是流传最为广泛、最为人们所信服的故事之一。对于李白这样一个诗酒风流的大诗人,人们宁愿相信他成神、成仙,也不愿意他像一个普通老人,生老病死。
所以,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李白已经去世1200多年,但是,中国人的骨子里仍然认为李白没有死,他还活着,端着杯子,品着美酒,活在采石矶的月光里,活在长江的涛声中。
拍摄地点:马鞍山采石矶
徐而缓
2010年2月4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