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名湖上一席谈•访北大彭吉象教授(安徽 徐而缓)

(2009-09-16 19:55:34)
标签:

彭吉象

未名湖

徐而缓

文化

分类: 大家过招

         未名湖上一席谈

        --访北大彭吉象教授

               安徽 徐而缓

  2009年9月16日15:00时,与我们摄像一起,赴北京大学,采访彭吉象教授。

  前段时间,我就与彭教授约定,请他就四川眉山在场主义散文谈一谈他的看法。彭吉象教授系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弟子,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编写的《艺术学概论》,早已被规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由他出面谈“在场主义散文”,应该是非常合适的了。

  秋天的未名湖,垂杨如丝,碧水如玉,轻风拂面,让我们觉得十分舒服,十分惬意。

  彭教授十分准时,3点整,他已经在未名湖一侧的半岛上等我们了。考虑到水塔附近有大吊车在施工,不便将它们入画,我们只好约彭教授到湖心岛上去,在石舫附近采访他。

  采访之前,与彭教授简单地沟通了一下,三言两语过后,我就知道他已经非常细致地了解了“在场主义散文”:他能将与四川眉山相关的郭沫若、巴金等现代文学巨匠,信手拈来;他可以将三苏父子的故事,熟烂于胸;他可以将海德格尔、保.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黑格尔的哲学等,和“在场主义”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他可以就“在场主义散文”的“去蔽、敞亮、本真”三要素,侃侃而谈;他可以指出“在场主义散文”在理论上的不足,按照他的说法,“在场主义散文”的“在场”应该是指作者的“在场”--这种在场是“鱼儿在水里的在场”,是“作者在生活当中的在场”,是“散文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情感的在场”......

  --彭教授不愧是北大教授,他的理论水平代表了当今学术界的最高水平,他的三言两语,让我这个陷入在场主义散文“迷魂阵”多日的学者、创作者,终于找到方向,走了出来。那双拔开迷雾的手,我终于在北大找到了。我相信:四川眉山的朋友们,从此将如我一样,为“在场主义散文”理论的澄清而高兴,而光明。

  乃有是记。

                        2009年9月16日,于北京远洋山水  

未名湖上一席谈•访北大彭吉象教授(安徽 徐而缓)

[右:彭吉象教授;左:徐而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