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而缓:看画

(2009-06-27 17:22:20)
标签:

蒋采苹

刘大为

美术馆

徐而缓

杂谈

分类: 大家过招

                  看 画

                      安徽 徐而缓

  老实说,我已经不适宜看画。因为,已经没有多少绘画作品能轻易打动我了。或者说,中国当代,已经没有多少人的绘画能引起我的注意--不是谁画上几笔,就能吸引我的眼神。我,是一个挑剔的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近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蒋采苹教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齐派”画家胡晓晴、西安画院李敏等约我同去欣赏。据说,蒋老师是中国当代最好的工笔画老师之一。于是,答应同往。

  又是安检,又是存包,一番繁杂之后,我们进了中国美术馆。先奔主题展,看了蒋老师的几幅工笔画,觉得画工不错。如:

徐而缓:看画

徐而缓:看画

徐而缓:看画

徐而缓:看画

  据说,自李唐以来,人们甚爱牡丹。但从中国绘画史发展脉胳来看,两宋以来,以“宣和画院”为代表的中国宫廷画,更爱画“花、鸟、鱼、虫”。就连宋徽宗赵佶也亲自上阵,画了不少好作品。工笔画传至今天,画功能到蒋采苹教授这般境界的,恐怕国内难有几人矣!

  走马观花,在这儿成了“走马观画”。在美术馆里转了一圈,我没发现几幅好作品。不过,刘大为老师的一幅《雏鹰》,以及不知是谁画的一幅《大地母亲》,深深地吸引了我。刘大为的《雏鹰》是笔法细腻、颜色润泽、鲜艳见长--心想,这种笔法,如果生在宋代,刘大为肯定也如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一般,成为赵宋王朝的宫廷画家。以前,我个人认为他刘大为只是混得虚名而已,今天见了他的这幅作品,心里便认可了刘大为这个人,觉得他能当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主席,绝对是凭着自身扎实的功底、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才能立世的。有了这番神交,今天,我到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去听刘大为的课,才成为可能。《雏鹰》中“马”的画法,与李公麟(著名画家,字龙眠,宋代舒州人氏)相比,虽然不同,却自成一体。人物画法,亦工亦写,虚实结合,有所创新。这幅作品,改变了我对当代一个著名画家的看法,不可不记。同时,这幅画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蒙古族是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但面对着世界文化表面上的同化,蒙古族也遇到了历史传承问题。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到草原,已经很难看到骑马的孩子们了。摩托车、汽车,代替了马匹;工业,代替了牧马和农耕。如何保持本民族特色,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蒙古族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难题。这个问题,刘大为先生用绘画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让人震惊。而那幅《大地母亲》,则是以内容取胜--它用中华文化的内在力量,震憾了我。我还是将两幅作品展示给博友们,同饱眼福吧。

徐而缓:看画

    《雏鹰》  作者 刘大为

徐而缓:看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