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纸船”带我们去“看海”——林良童心绘本分享》
福州教院一附小 雷劲老师
【简介作者】
林
良:1924年生于厦门,笔名子敏,曾任台湾《国语日报》董事长。对儿童文学一往情深,以儿童文学工作为生平职志。著有散文集《小太阳》、《爸爸的十六封信》、《林良爷爷的30封信》、《早安豆浆店》、《会走路的人》、《回到童年》等多册;儿童故事《我是一只狐狸狗》,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纯真的境界》等多册;曾翻译过众多西方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总觉得这样的文字不足以囊括括林良先生的成就,以及我对林先生的敬仰。再补充几句吧:他是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教父,他是一个对一切都很“温和”的长者,他是温暖的光源所在,因为他用童心为孩子们织梦。
《让“小纸船”带我们去“看海”——林良童心绘本分享》计划和大家分享四个板块
【第一版块】故事分享
【第二版块】节奏如诗
【第三版块】绘者艺术
【第四版块】亲子互动
【第一版块】故事分享
【第一乐章
出发】
1、翻过封面,棕褐色的蝴蝶页映入眼帘。大家看到后什么感觉?我的第一反应:比黑白和其他色彩都更有味道。再想想这是什么味道呢?童心的味道。如果你问孩子们棕褐色像什么美食?他们应该会飞快地回答——
对了,巧克力,孩子们最喜欢的巧克力。甜甜的、丝滑的,童年的,味道。
2、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什么?
好美的山村啊,绿树、青山、溪水、农人、稻田、屋舍、小桥、篱笆……红色的纸船是不是显得特别醒目?
我在校内外和孩子们分享绘本的时候很喜欢做一件事,那就是“链接生活,展开互动”。绘本是特别适合亲子共读的,爸爸妈妈们切记不要只是纯粹读字或者纯粹读图,链接生活的互动会更精彩。
这样的链接又分为几种:1立刻链接。即读到这里可以尝试马上让孩子回忆:曾去过的小山村除了青山、绿水、农人……还有什么?
2延迟链接
比如,这时候孩子的生活体验如果不多就不说,等到生活中再出现这样的情景时和孩子聊:“记得我们当时曾读过的绘本《XXX》啊,那里头画的就是这样的景致啊!大自然多美妙,孩子你再观察看看,还有什么可以画到绘本里?”回家后还可以和孩子再读读那本书,那真是一种美好的滋味!
3、第3页
http://s16/mw690/3cfbf999tx6C9LrvGmb1f&690
大家一定发现了本页明显有色调的变化。
对,上方浓重的蓝黑色调让图画里传达出来浓重的钢筋水泥压抑气息,明显感觉城市的河道虽然宽敞却远没有乡村的可爱。虽然楼更高了,船更大了,但是我们也失去了一些……当然这些不一定和孩子分享,但我想说优秀的绘本是丰厚的,是0-99岁都可以读的,不同的人从中收获不同的东西,比如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几位大师的作品:谢尔、宫西达也、安东尼·布朗……就让所有年龄段的人们都获益不菲。
4、故事继续
大河的宽阔让红纸船害怕,它想找个伴同行。
又可以和孩子们互动啦.先猜猜看,红纸船的同伴可以是谁?
大城市是很漂亮的。各式的服装、各色的商铺、各种的车辆……右侧黑色的小姑娘剪影和这一切形成了对比,显得非常醒目、突出。
看她把小船放在哪里?马路边的水沟。城市的孩子有他们的幸福,各式各样的衣服、玩具,五光十色的商场、游乐城,但也有他们的悲哀,离自然太远了。城市里的孩子想呼吸新鲜空气要走十几分钟、半小时才能到公园,想看看田园要开1、2个小时的车到乡村,猫狗、麻雀、小昆虫以外的动物要买票后在动物园里才能看到……什么是灶台?花生是长在哪里的?不知道啊,不知道。
更不用提城里孩子其他的无奈:面对升学的压力、参加自课外己并不那么兴趣的兴趣班……所以,我们想问:城里的小姑娘依托纸船放下的是什么?是自己的童心?是对自由的希冀?
如果是在教室里和大家分享此书,我也许会这样和孩子们互动——孩子,大阴沟给你什么感觉?
在绘本阅读中,有时也可以采用语文训练专题“链接”(且称为“链接法3”),毕竟,“寓教于乐效率最高”不是吗?比如读到这里让孩子用ABB式的词语来说说“大阴沟”,群里的爸爸妈妈们说说看吧。我先说一个抛砖引玉——脏兮兮
大家说的一定比我想的要丰富……切记,说的时候不强求,更不要计较数量的多少,最好采用亲子竞赛的形式,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积累就好。呵呵,以上可能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毛病”,仅供参考。只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比做习题有趣,也有效。
【第二乐章
相遇】
1、白纸船飘进大河里,见到了乡村美景,心中也出现了想找个朋友一起走的想法。
看到这里,有心的爸爸妈妈已经发现刚刚我们提到过的“红纸船的同伴”会是——?
纸船千里来相会哈
2、两只纸船并肩漂到大城市边。
这一页和孩子的分享可以是:这城市怎么样?城市里可能有什么?它们为什么不在这美丽的城市停下来呢?
而我们成人对自己的解读可以是:没有因为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而停下追求的脚步。
【第三乐章
上船】
没有停下脚步,漂到码头边的它们,看到了一艘大船。
http://s11/mw690/3cfbf999tx6C9M3amjU4a&690
对这个故事里的爸爸一直心怀感慨,这真是位很不错的父亲,从开始时的“是两张破纸”到后来的“雇了小舢板带着女孩捞纸船”“好像一对好朋友”这样言行的背后是什么?是尊重,对孩子的尊重和爱。
【第四乐章
看海】
大轮船也开了好久好久,直到夕阳出现。
http://s9/mw690/3cfbf999tx6C9MeS0s038&690
终于见到海啦!好美的海啊!夕阳下,它是金色的,仿佛一座宝库!里面有鱼、虾、蟹,有海藻、珊瑚、沉船,也有漂亮的美人鱼公主、善良的小丑鱼尼莫、两万里的惊险之旅……
http://s5/mw690/3cfbf999tx6C9MeLZ6414&690
http://s1/mw690/3cfbf999tx6C9MeDfb2d0&690
英雄不问出处
【第二版块】节奏如诗
故事性的语言,孩子们大都不缺,可是诗意语言的熏陶呢?
儿童诗的语言是真善美的完美化身,因此,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诗眼”和“诗意”。先读两首林良爷爷的童诗作品:
《蘑菇》
林良(台湾)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沙发》
林良(台湾)
人家都说,
我的模样好像表示
“请坐请坐”。
其实不是,
这是一种
“让我抱抱你”的姿势。
看,真是诗意盎然,对不对?充满清新、纯洁的美。的确,童诗的美好在于它没有成堆的书卷语,如“逃遁”“啜泣”“沧海桑田”……因为这样的语言是凝固的、是成人性的,丧失了童真语言的清纯美和鲜活美。
而绘本中林良先生童诗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他是用能渗入童心的。能感染童情的浅语精心酿做,相信你和您的孩子一入眼就会感觉——这本书的语言和孩子平日的语言没有距离,像歌一样美。
《小纸船看海》的语言中有好工整的句子,就颇富节奏性。简单的如:“漂哇,漂哇”这是2拍子的,“有村庄,有稻田,有农人”这是3拍子的。
还有
“拿一张白纸”
“折一只纸船”
以及
看得见蓝蓝的天
看得见绿绿的树
看得见白白的桥
工整的句式,再加上用心的排列,大家就算不看图,也能在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上面是蓝蓝的天,晴空万里;中间是绿绿的树,绿意盎然;树旁有白白的桥,流水人家。好美,好美!文字也是会说话的,文字更是有画面的。
【第三版块】绘者艺术
郑明进:1932
年生于台北,台北师范艺术科毕业。曾任小学美术教师二十五年,担任多家出版社的编辑顾问,是台湾儿童美术教育权威与先行者。著作包括儿童美术教育,以及介绍世界图画书的相关书籍,图画书代表作:《小纸船看海》、《小动物儿歌集》等。为插画家、图画书收藏家。
拼贴式画风,多采用环保材料,有新意哇。
就拿第5页来说就有好多的绘图风格:http://s5/mw690/3cfbf999tx6C9LaqCzy64&690
汽车有蜡笔画的,也有彩纸拼贴加彩笔线描的;大楼也是,那个电脑标识的“霓虹灯”是不是特别有趣;还有一样也可以用来绘图,那就是——改正液!看!幸福商店的招牌、过斑马线的中间两位路人都是如此……看来在画家的笔下所有的生活小物件都可以用来作画,真是有趣啊!
【第四版块】亲子互动
看完之后有没有手痒的感觉?
可以参考故事后面给予的“折纸船”的建议——看完《小纸船看海》的故事,来折纸船吧!小纸船,大油轮的折法都有哦。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创作绘本啊:用上废弃的广告纸,拿来五彩的画笔,描绘美好的故事……也许是《小纽扣的远足》《酒瓶盖子的冒险》等。
我感觉郑先生的画风好配林良爷爷的文字,对不对?都是浅浅的、儿童化的,好棒!绝配!
突然想起前不久红极一时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次小纸船的“漂流”虽然没有电影里那么奇幻的情节,但是却充满温暖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