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无的境界:著名评论家眼中的田旭桐作品(图)

(2012-03-24 16:30:39)
标签:

当代水墨

田旭桐

杂谈

禅画

北京

水墨

分类: 参禅悟境
    
http://s12/middle/473a32ectbbf945c7583b&690
   图一      
                                                         田旭桐 画 
    【注】
    2007年,田旭桐先生的当代水墨禅画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盛大的个展,展出还没有结束,很多画就被藏家收于囊中。
    由于田老师的画最早是被外国人先看重,所以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尤其是欧洲人对田老师的画亲睐有加。他们从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中,一下子拉近了和中国水墨的距离。那位悠然自得的禅者更是被很多人屡屡请回家中。当时一位法国老太太联系田老师,说很想来中国见见他,等见到田老师时,老太太非常高兴,要求与田老师合影留念,等田老师与这位女士合影以后,并问她还有什么能帮她时。这位法国女士说,这次来中国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来了就是想和田老师合个影就很满足了。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田老师很少提起。
    他总是说,我个人没有什么啦,如果大家想了解我,就多看看我的画吧。这些画能让大家找到共鸣,我就很欣慰了。
    今天我们载一篇著名美术评论家易英写的文章,他看完田老师的画,也有感而发。

     http://s5/middle/473a32ectbbf94e72a2f4&690
      图 二                                                    田旭桐  


              空无与实在
             ——读田旭桐画的随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美术评论家  易英

看田旭桐的画使人想到“画如其人”,但不是一般的理解。一般的理解是画中有人格与人品,是一种气质和品格。田旭桐的画是人的生存、生命和生活的精神状态。他的创作从装饰性到抽象彩墨,到“禅”的主题,仿佛是一个生命的流动过程。禅不能解释艺术,艺术也不能解释禅,在田旭桐那儿,禅是生命状态与艺术状态的结合,他通过禅悟用艺术表现了人生。

从田旭桐的水墨画中可以看出装饰性的意味,这与他早期的装饰艺术创作有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他的水墨有明显的个人标记,不同于传统的笔墨。虽然田旭桐对传统笔墨有专门的研习与临摩,但并没有追随古人的笔墨。他的画极为简单,简单到只有一笔,如同一片竹叶,一根兰草。但是他并不是画竹叶或兰草,那种笔墨尽管空灵和气韵,却仍是如实的联想。

http://s12/middle/473a32ectbbf95381ce6b&690
    图三                                                  田旭桐   画    禅来缠去

田旭桐的画中虽然有具体的形象,用简笔画出的僧人,却是无比抽象的意境。乍一看去,他的笔墨自成体系,笔的轻重与缓急,墨的浓淡与干湿,尽在一笔或数笔之中。像《一湾明月》和《归巢》那样的作品,笔墨已经简单到最小的程度,但笔墨却不是孤立地存在,一点淡墨和一笔浓墨画出了打坐的僧人,也暗示了那一笔墨线不是抽象的表现,而是一种空间的存在,精神的空间与实在的空间。就实在而言,一笔长线横贯画面,像辽阔的地平线分割了大地与天空,墨线的变化,轻重缓急和浓湿干枯,犹如地面的暗示,天空则是一片空白。人物座落于地面,天空衬托着人物。就精神而言,人物处于天地之间,在虚幻的暗示中,打坐与疑思既是容天地于心中,也是化实在于空无。笔墨是形式,不是像兰草那样可以识别的自然形态,是于抽象中的暗示,本身也具有精神的体验,只有在精神的体验和狂迷中才能领悟它所暗示的实在。人物的在场是自我的化身,暗示了禅的主体。主体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在场,正如禅的意义不在于禅的解读,意义在于图式。图式也有双重性,一个是视觉表象,一个是心理投射,两者也是统一的,后者决定前者,前者透视后者。

http://s8/middle/473a32ectbbf959d48187&690

 图四                                                        田旭桐  

田旭桐的画并非笔墨的精道或传统的重复,而在这种个人的图式,其图式的独创性是由他的精神决定的,而不是对形式或笔墨的刻意追求。一笔流畅的墨色横贯画面,划分出天地两个世界,实际上也是他的心理世界,天地万物容于心中,也是对世界的观照与凝思,超然于物,万事皆空。没有这样一种境界和生活的态度,就不可能在画的空白上喻示实在。禅本是不可捉摸的,但禅的境界则是由个人来表述的。不是说谁更好地表述了禅,而是说禅怎样存在于他的图式之中。对于看画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僧人的暗示,我们感受到是一个人的生命的状态和生活的态度。


   【易英先生简介】

   出生于中国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文学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与当代理论的评介和教学工作。专著有《学院的黄昏》、《中国当代油画家个案研究-刘小东》、《20世纪西方美术》、《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偏风》。译著有《帕诺夫斯基与美术史基础》、《油画风景技法》、《视觉与形式》(罗杰·弗莱文集)、《1945年以来的西方雕塑》等。编著有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文选(造型艺术卷)及《世界美术文选》。主要发表论文有:进展与徘徊-1989-1993中国美术批评、前卫与边缘、现代主义之后的中国现代艺术、大众文化与社会批评、中国社会变革与中国现代艺术等。

 

【说明】从2011年开始,田旭桐先生将把经 @丽魅空间(limeikongjian@126.com) 售出的作品所得 5%捐给 @球爱天空-高尔夫慈善基金,用于救助白血病患者。

     随喜田老师的善行!

  相关链接:

   禅是什么?(田旭桐的水墨禅意)

   坐禅原来可以这样有趣(图)——田旭桐禅意水墨画

   水墨《心经》——田旭桐水墨小品里的佛缘

   在游玩中找寻自我—窥探田旭桐(图) 

   空无的境界:著名评论家眼中的田旭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