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MS:热炒—冷却—理性发展

(2009-09-07 15:57:20)
标签:

it

自今年1月始,中国移动分别在国内9省开展IMS商用试点工作,并计划于近期启动IMS集采。由此,在中国市场上IMS将迎来自己的规模商用期。回顾起来,IMS解决方案自2005年在北京国际通信展上被众多厂家高调推出以来,其在国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现网中导入IMS成为运营商们再三斟酌的核心问题。不过,此次中国移动的举动表明,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蛰伏之后,IMS正在标准、设备、应用模式等环节上逐步走向成熟。

为什么是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能够在国内率先启动IMS网络建设,是与其在IMS上起步较早有关。早在2005年,中国移动便制定了IMS企业标准,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移动方面先后进行了IMS摸底测试、IOT测试以及IMS全业务选型测试等工作,至今年5月,随着9个试点省份间互联互通测试完毕,中国移动的IMS商用准备工作臻于完善。

IMS是固定移动融合(FMC)的网络架构,而对多媒体和互联网业务的强大支持能力也是其有别于以往网络架构的显著优点。中国移动选择IMS的驱动力也大体集中体现在这两点。

从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网络现状来看,中国移动在移动网上的优势最为明显,但其固网的短板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现阶段中国移动的全业务运营更多地集中在对宽带、固网的补齐以及与手机的协同上面。而在这一需求之下,IMS对中国移动而言就有了很明确的用武之地:用它作为固定网络的核心网,同时提供移动固定融合的业务。

目前,中国移动全业务解决方案的基础模式是IMS+xPON,业务更多地体现融合、多媒体、信息化的特点。例如,浙江移动采用IMS+GPON的解决方案发展了数万的固定用户,江苏移动也在固定宽带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多经验。被称为中国移动向互联网转型之举的“139互联”社区网站自5月份正式商用以来,已经发展了超过300万用户,据了解其通信能力就是由IMS提供的。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网络比较全面,目前发展的重点在于壮大移动网,而对融合业务考虑较少。其中,中国电信也一直在探讨IMS的切入点,不过它更倾向于用IMS来提供新的多媒体业务。按照中国电信的规划,当前话音业务主要由现有的软交换提供,所以不需要再用IMS支撑语音业务,这也是中国电信一直没有规模应用IMS的最大原因。对中国电信而言,IMS需要有与软交换差异化的定位和切入点。目前,中国电信基于CDMA网络的视频通话业务即由IMS提供,它也是国内第一个正式规模商用的IMS网络,但该业务的规模并不乐观,这对驱动IMS规模部署来说动力稍显不足。

曾经的争论与徘徊

IMS一度是通信业界的热点,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成熟度不断获得提升,运营实践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相关争论也一直伴随其间:为什么要用IMS?怎样才能把IMS的能力转化为运营的商业价值?

海外一部分领先运营商从网络架构的角度来选择IMS,更多地是考虑网络的先进性和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如德国电信(DT)的NGFNext Generation Factory)项目就把IMS作为融合网络的统一核心网。

但是这种驱动力不能带来直接可见的改变和收益,网络架构的优化往往周期很长,效果也需要时间来验证。IMS网络架构的优势在全球来看还没有特别显性地体现出来,因此这一部分运营商需要不断地论证战略选择的正确性,而运营商的争论与徘徊也增加了大家对IMS的质疑。可以说,从网络架构的角度来选择IMS最需要前瞻的视野和超常的决断力,因为运营商一旦做出选择,之后需要在很长的时间内耐得住寂寞,这也是只有少数全球领先的运营商把IMS明确为网络架构方向的原因。

另外一部分海外运营商,很现实地用IMS来提供业务,比如AT&TVideo Sharing(视频分享)业务,巴基斯坦运营商WaridIMS作为新建WiMAX网络的核心网等,这对于IMS商用部署而言,是一种业务驱动的方式。业务驱动能够迅速体现建设IMS网络的效果,这是运营商比较乐于选择的方式。IMS提供VOBB(宽带语音)、Centrex(虚拟用户交换机)、VCC(语音呼叫连续)、视频、Web等业务的模式,在全球都已经有成功案例。

当然,把网络驱动力和业务驱动力结合起来是聪明的办法,既可以长期进行网络架构的优化调整,又可以看到短期效益。法国电信(FT)既把IMS作为网络架构方向,又用IMS提供现实的业务,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股东们对引入新技术的担心,也帮助法电一步步实现其“领先战略”。

总的来说,目前业界已经不再争论IMS的领先性和是否具备作为未来网络架构的能力,运营商们更多地是开始探索IMS的应用模式,实践IMS能够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从各种咨询数据可以看出,主流设备供应商在全球的IMS部署正在逐年增加,并且增速越来越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