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人财两空?
(2009-02-03 16:36:18)
标签:
it |
新浪消息称,近日,主管部门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
这对于在此频段运营的小灵通来说确实是雪上加霜。这也让前不久运营商欲放弃小灵通让其自然消亡的想法落空,明确的“截止时间表”使得此时的小灵通已经不仅仅是山芋烫手的问题了,而是结结实实地演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而无论运营商怎么做,都会伤及自身。
在此规定之下,运营商的可选项不多,或接受用户退网,并给出补偿;或者在截止时间段内完成用户转网,但这同样需要做出一定补贴。无论怎么做,都要“补”,这是让人比较窝火的事情。
纵观小灵通的发生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小灵通一开始被赋予了多重的战略定位,但是现在看来,结局很有可能与运营商当初的想法相违背,并反倒演了一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黑色幽默。
小灵通幸运地走到历史前台,关于它的技术先进性问题一直颇多争议,其实在后续几年间还有一个未被广泛关注的质疑在于,小灵通到底给运营商带来多少盈利?根据2006年中国电信的王晓初解读,“若持续大幅投资小灵通,只会增加业务的收入,对盈利的帮助不大。”也就是说,至少在当时小灵通还没怎么赚到钱。
当初在小灵通用户入网时运营商就付出了巨额补贴,而现在,为退网、转网再付出补贴,在小灵通业务上,虽然运营商收获了成绩单上的几千万用户,但是可以说这些用户都是用钱堆出来的。总体看来,小灵通在资金方面应该不会给运营商带来多少好处,但是为了小灵通,运营商又付出了多少极为宝贵的“时间成本”呢?
不赚钱也可以,那就赚“人气”。当初对小灵通的一个解读在于能够为运营商拢住一部分移动用户,算是运营商提前卡位移动业务的一个战略性产品。但是事与愿违,由于后来测算转网成本过高,让运营商产生了放弃对小灵通用户转网的念头(从现存7000万用户规模来看,这个转网补贴额度肯定不会小),但是三年的时间显然难以让现有用户全部完成自然退网。不由得让人想到那句话,既然现在,何必当初。这也告诉我们,在企业战略规划环节还是需要慎重缜密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