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过之后才是大考
(2008-08-18 09:55:14)
标签:
it |
在度过了8月8日晚间举行的开幕式之后,负责奥运通信保障的运营企业应该会松一口气,在这个话务高峰的狂欢之夜,他们承担的奥运通信保障工作经受住了考验。
据中国移动方面透露,在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国家体育场及奥林匹克中心区内,约有25万用户在中国移动的网上通话,而当晚最高网络通话峰值超过每小时11万次,同时在线通话数超过上届奥运会1.9倍。
很显然,这一切都是在运营商的控制范围内,按照中国移动方面的说法,此次的总话务量始终保持在安全门限之下,远低于系统的设计容量。
其实,虽然本届奥运会交汇了繁多的通信技术,并采用了诸多新通信技术,但是对于一贯奉行未雨绸缪、齐心协力办大事的国人来说,奥运期间的通信保障只能算是一个“规定动作”。如果说这里面有难度,更多地还是集中在奥运之前所进行的跨部门协调工作方面。如果再引申一步,通信业面临的高难度考验还在于奥运之后如何更好地把此间的经验和做法传承下去,这可以看作是通信业的“自选动作”,而这也恰恰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奥运之“和”
奥运会开幕式上所展示的美轮美奂的“和”字,同样在这次奥运通信保障的准备工作中得到体现。事实上,北京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此前久拖不决的“融合”难题的解决——推出基于TD-SCDMA的手机电视,“阶段性”地解决了广电和电信之争;而地铁通信信号的覆盖也“阶段性”地解决了交通和电信之争。
广电和电信之间围绕着手机电视的竞争在此之前可谓已经达到白热化,但是在奥运倒计时的压力下,最后时刻二者选择了合作。这也就有了众多手机厂商“仅仅用了20多天”(严格意义上说,应该说是“在仅仅剩下20多天的情况下”)就推出手机电视终端的“惊险故事”,好在国内厂商一贯有极强的冲刺能力。不过,无论如何,这种妥协和合作已经创造出一个双赢的局面。正如某业内权威人士兴奋地说:“(添加了手机电视功能)TD-SCDMA想做不好都难了!”
地铁信号覆盖问题与此类似。在今年4月份,中国移动方面即开始与地铁公司接触、协商解决该问题。同样是在经过一番博弈之后,8月11日,北京地铁10号线和奥运支线通手机信号覆盖问题终获解决。
对于北京奥运会这个大事件来说,这两个“和”的案例只能算是“副产品”罢了,但是它对于通信业来说却称得上是一次对行业壁垒的突破。但愿在经过了奥运期间的试运行之后,各方都能够看到自己的责权利所在,并拿出长治久安之策,而不要再经历一番由治到乱的回潮。
奥运之后才是大考
前不久,路透社专栏文章《中国梦不是世界梦》中提到:“迷恋金牌的国家不是一个成熟的国家,中国需要从金牌情结中走出来。奥运对中国来说,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表演的舞台,更应该是一个自省的好机会。”
这应该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而这番话同样也适用于现在的中国通信业。做好奥运通信保障就像是通信业在竞逐一枚金牌,为了得到它我们可以把所有工作做得完美无缺。但是在奥运之后,我们又该如何保持和传承在奥运通信保障中所表现出来的周到细致、万无一失的精神?这个命题对于通信业来说无异于一场更大的考验。20来天的奥运通信保障不算什么,它是否称得上成功和精彩,应该还要看奥运之后。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移动方面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很多规划,其目的就是保证在奥运之后能够把相关的经验和做法融入到后续的通信运营当中去。
实事求是地讲,国内通信业在近些年的表现是十分令人鼓舞的。它的国际化思维,它的国际竞争力,它的国际话语权,都可为国内其他一些行业的表率。但与此同时,“大道若隐”的现象在通信业的表现也十分明显——“平时”通信业所受诟病颇多,但是在“战时”却能表现出非凡的潜力。抗震救灾如此,奥运通信保障更是如此。而现在它所要做的,应该是进一步升华自己,做好平战衔接,即以奥运为起点做好今后的工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国家铺陈奥运会这一宏大叙事的目的所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