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D资本“临界点”
2、外企结束观望期
3、中国移动得大于失
TD-SCDMA技术 论坛秘书长陈昊飞在TD-SCDMA阵营中是一个新面孔,也是一个极具特殊色彩的人物。
对于以产业国产化、推动中国电信产业升级为诉求的TD-SCDMA而言,在国有资金不断注入的同时,外部资本鲜有公开现身的机会。而随着中国移动开展首轮TD-SCDMA设备招标,国外投资者对TD-SCDMA的热情正在被激活。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陈昊飞于2007年初正式入主TD-SCDMA技术 论坛。而此前,他在投资银行的电信研究方面打拼多年。因此,对于TD-SCDMA目前所面临的资本瓶颈,乃至今后所要应对的海外资本的空降,陈昊飞有着自己的见解。
TD资本“临界点”
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资金压力大,是目前国内TD-SCDMA企业的共性问题,特别是那些以TD-SCDMA为唯一产品的企业。如何寻求多样化的资金支持也就成为这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陈昊飞看来,合资不失为迎合资本方和企业方各自诉求的最佳结合形式。一方面国外资本独立进入TD-SCDMA难度相对较大,而国内的产业却很需要资本的支持。同时他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外的资本一方已经开始改变以往对中国TD-SCDMA产业的保守看法,正在开始向积极接触的一方转变。
同时他也强调,目前只能说还处于一种刚刚转变的阶段,具体能达到何种程度还不能完全确定。“我们还要花大力气来做。”陈昊飞表示。
这种转变最直接的动力来自于中国移动在2007年初开始的TD-SCDMA设备招标。在8个城市内共投入资金267亿。按照陈昊飞的分析,如果按全国30个省市能够投入TD-SCDMA网络建设,那么全国范围内的TD-SCDMA首期建设投资还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个规模的确是按照建设一个全覆盖的大网来做的。”陈昊飞分析道。可资对照的是:当年中国联通在正式全面开通其CDMA网络时,也只不过是投资了300亿左右。相形之下,TD-SCDMA未来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不言而喻。
另外,根据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表明,各个TD-SCDMA厂家的首期报价都比较低,按照一般的网络招标惯例,这明显是一种跑马圈地的状态,至少表明在厂商那里已经获得了TD-SCDMA将来能够大规模上马的信心。
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移动招标的真金白银出来之后,海外目前对TD-SCDMA的态度开始有了很大变化。“现在已经开始有海外资本方打电话到中国来咨询相关业务,”陈昊飞透露。他进一步表示:“招标对于TD-SCDMA产业链的资本将带来本质的变化,但是对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层面,由于要考虑后续是否有用户使用等因素,目前资本市场对其的态度还不明朗。
外企结束观望期
陈昊飞认为,在此次招标中,国外企业如爱立信、诺基亚等已经进入TD-SCDMA招标范围,但由于先期投入较小,最终取得了非常有限的市场份额,而诺基亚方面也称将在明年进入TD-SCDMA终端市场,可以说,在能够预期的商业前景下,不少国外企业已经结束了对TD-SCDMA的漠视态度。同时他透露,目前手机操作系统厂商Symbian对TD-SCDMA可能带来的机会极为关注,正在就加入TD-SCDMA技术论坛事宜与其接触。
另外,根据陈昊飞的分析,TD-SCDMA产业链上的仪器仪表以及芯片环节,国外企业的态度也可能产生一定的转变。此前,由于TD-SCDMA的产业或者商业规模尚未能显露出来,因此,对规模效应有着较强依赖性的仪器仪表厂商,在TD-SCDMA仪器仪表方面的投入肯定有所保留。而随着首期招标的结束,以及后续前景的清晰,这种状况将获得改观。
对于TD-SCDMA至关重要的芯片产业来说,一方面由于现有部分企业为现金流所困,未能专心于TD-SCDMA芯片的开发生产,也使得目前的芯片领域尚有较大的介入空间。另外,目前一些芯片企业的股权比例较为分散,由众多的厂家参股,其中一些国外企业已经拥有部分股权,因此随着TD-SCDMA商用化的展开,其资本结构存在一定的变数。
在手机方面,虽然目前TD-SCDMA手机的研发生产基本由国内厂商主导,但由于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相对弱势,对市场的控制力并不如国内设备厂商来得乐观,因此业界一直担心国外企业的介入会对TD-SCDMA手机产业产生较大冲击。
陈昊飞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政府层面希望看到的是整个TD-SCDMA产业的启动,国内厂商份额多是一个目标,但是同时也希望TD-SCDMA产业链能够快速成熟。因此,借助国际上的终端力量也就不可避免。中国联通的CDMA手机产业供应链的打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教训,开始是试图由国内厂商主导其CDMA手机的供应,但是这也导致了CDMA手机产业链始终没能很好地运转,最终使得业务运营受到影响,并又反过来影响到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
“国外企业不会后来居上地全面占领TD-SCDMA市场,因为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国内企业先期的跑马圈地也会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格局。同时,中国企业在解决方案、售后、价格等方面,是能够和外资企业竞争的。”陈昊飞对中国企业在TD-SCDMA未来市场中的表现比较乐观。
中国移动得大于失
对于TD-SCDMA网络运营问题,曾经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移动如果作为其运营主体,将给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业内也普遍认为,让中国移动承接TD-SCDMA运营,也是监管部门试图以3G牌照的发放为契机,调控国内运营商竞争格局的举措。但是在陈昊飞看来,中国移动在TD-SCDMA上的“得”要大于“失”。
首先,本次的TD-SCDMA首期招标及后续的建设运营,是在中国移动母公司层面上进行的,这并不会影响到中国移动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
其次,母公司建设运营TD-SCDMA网络,变相给上市公司排除了其他运营商提前介入3G运营的干扰。“如果别人做,会对中国移动的上市公司有直接影响”。
另外,目前国内的电信运营,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十分明显,在过去的几个月之内,中国移动占据了国内移动通信新增用户的80%左右,而在移动用户的绝对数量上,中国移动也保持了对中国联通的绝对优势。因此,一段时期以来,对中国移动实施非对称监管的呼声一直很高。
而从国际上的一些非对称监管案例来说,其对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运营商影响极大。以日本为例,自2006年10月24日全面实施“手机携号转网”政策,其中规定NTT DoCoMo的网内用户可以自由携号转网,而别的运营商则不在此规定之内。其后,由于受“携号转网”政策的影响,NTT DoCoMo的用户数在政策实施之后的第一个月就出现了自成立以来的首次下滑,而2007年1月份,7000人的净增用户数更是降到了公司历史上的最低水平。
在陈昊飞看来,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至少可以赢得一定的同情,在监管政策出台的时间上可能会有相应的灵活调整。这样,中国移动利用自身优质的2G网络,同样可以在移动市场上对竞争对手施加压力,包括现在的中国联通,也包括将来获得移动运营牌照的国内运营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