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自驾河北之七易县燕下都

标签:
河北易县燕下都太子丹文物古迹旅游 |
分类: 有多远走多远 |

今河北省易县境内。燕下都遗址是目前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 年)。东西长8 公里,南北宽约阔平原上,两河成为天然屏障。东城和西城由一道厚厚的墙和人工开凿的"运土城墙,墙基宽约40 米,周长约18 公里,中部偏北还有一道东西横亘的隔墙,将宫城分为两部分。墙基宽约20 米,全长4460 米。西城即郭城,由北、西、南三道城墙及运粮河组成,西墙较直,北墙有拐弯,在西斗村西、村北和村东几经拐折,形成一个复斗形,南墙由燕子村西折向南,涉易水至龙湾头村西口复东行,与运粮河西岸相接,城墙基宽40 米。三面城墙全长14公里.

燕下都建于公元前4世纪,约战国中期,为燕昭王时所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记·燕世家》记载,周武王灭商纣以后,封召公于燕,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燕国的都城在“蓟”,称上都,在今北京一带。到了战国时代,北方的燕国强盛起来,争霸中原,号称七雄之一。燕国为了应付南方各国,在今河北易县建立了一军事重镇,称为“下都”。它界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西依太行山,南临易水,东部迤连于河北平原,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便于防守。编辑本段文化遗迹 燕下都故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4-6公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中部有条纵贯南北的古河道,相传为运粮河。河东岸有一道与河道平行的城墙,把燕下都分成东西两城,东城平面近似方城,在中间偏北处,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把东城又分成南北两部分。










燕下都文物保管所建有文物展室,配备了沙盘和文字介绍,工作人员可以为您解说导游,方便游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