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装素裹扮玉河

标签:
北京冬雪玉河旅游 |
分类: 古都北京 |
位于什刹海东的万宁桥到地安门东大街路北的古河道玉河(御河)的一段,已从暗河变为明河,两岸也修建成美丽的公园。
恢复了七百年前的古玉河河道480多米,并在河道上修建了雨儿桥(东通雨儿胡同,西通拐棒胡同)和福祥桥(东通福祥胡同),因这两座桥是白玉石栏板,和清澈碧绿的河水相映相辉显得古香古色,使此处又呈现出元明时古都风貌。而河道两旁的建筑则主要以清代的古建四合院为主。在福祥桥西的平安大街上复修了福祥寺。在2007年,在复建挖掘玉河的过程中,发现了元代时通惠河的河堤遗址,玉河庵的山门和东西配殿的地基。我国著名的文物考古专家徐苹芳先生说,玉河是通惠河的一段,并在河畔的卧地巨石上亲题“通惠河玉河遗址”。
通惠河疏通,因南方的粮食和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城,而积水潭的东北岸成了大运河的最终码头,所以积水潭十分繁华,特别是东北岸,现在的烟袋斜街一带。岸上是旅馆、酒楼、饭馆、茶肆、各种商店等遍布,成为大都城内最热闹的地方。积水潭又成为大都城里最美丽的风景区,尤以荷花著称,古人多有诗文。
到清光绪二十六年,通惠河的漕运停运,但通惠河的历史功绩却永存,尤其是北京的很多古建,木料大多是产自南方的云、贵、川、鄂等省,是通过大运河和通惠河运到京城的。在元明清三代,京城人民吃的粮食也大多来自南方。如在明嘉靖年间吴仲疏通通惠河后,一年从南方运粮可达四、五百万担。还如明正统年间,土木之变后,瓦剌部入侵北京。兵部尚书于谦为防止瓦剌部到通州抢粮,就从通州往北京运粮,用了五百辆大车,日夜抢运,一直运了半个月。后瓦剌部果然去通州抢粮,结果落空。从这一事件,可见大运河运粮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