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八大胡同前世今生(8)

标签:
八大胡同北京古都风貌京城旅游 |
分类: 北京胡同 |
1952年在24号成立了新中华评剧工作团,有演员67人。
据说李文藻进京朝见乾隆皇帝时,曾在这条胡同住过。著名的春台班就在这条胡同中。京剧名伶大都在八大胡同的韩家潭、百顺胡同、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等胡同内居住。“三庆班”原在韩家潭,后来也迁到百顺胡同。梅兰芳1900年迁至此地居住过。有许多古迹已无处可寻,但当我进入40号院俞菊笙的故宅时不禁眼前一亮,它的宽大,它存贮下来的遗迹似乎向你表明,它的主人像刚刚离开。
俞菊笙(1838~1914)原名光耀,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幼拜张二奎为师,出科后曾主持春台班多年,以武生挑班唱大轴。曾与汪桂芬、胡喜禄、黄三雄等合作演出。他为人豪爽,急公好义,人称“俞毛包”。长靠、短打均长,演戏风格勇猛威武,矫健雄伟,世称“俞派”。武生勾脸戏《铁笼山》等亦由俞所创始。他戏路宽广,擅演神怪戏,常演剧目有《挑滑车》、《长坂坡》、《艳阳楼》、《铁笼山》等。弟子杨小楼、其子俞振庭亦受其传授。
38号则是戏剧大师迟月亭的故居。迟月亭(1883~964),谱名振源,乳名亮儿。原籍山东蓬莱,生于北京。为武老生迟遇泉(春祥)之三子。幼从崇富贵、丁俊练功,后入小天仙科班,与谭小培、阎岚秋等同科,先习老生,后从杨隆寿习武生,以短打戏见长……
“老夫子”陈德霖也住在此胡同。陈德霖(1862~1930)名钧璋,小名石头。原籍山东黄县,出生于北京。从程章圃学刀马旦,又从朱莲芬和朱洪福学昆曲戏。出科后搭入三庆班。陈德霖的演唱风格,师法于时小福和余紫云。他与谭鑫培、孙菊仙、俞菊笙、刘鸿声、杨小楼等合作,一直到1930年逝世前,从未间断过舞台生活。他是继梅、时、余之后,王瑶卿之前,京剧青衣的代表性人物。有“老夫子”之称。对“四大名旦”及后世旦角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百顺胡同34号的“四箴堂”是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程长庚的“堂号”。他的堂号代表了他本人。据说当年他演出时的戏报就写“四箴堂”,不写他的名字。
程长庚(1811~1880),谱名程闻檄,乳名长庚。祖籍安徽省潜山县河镇乡程家井,为程氏五十一代裔孙。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生人,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寓所名“四箴堂”。同治、光绪年间曾掌三庆班,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工文武老生,能戏300余出,擅演《群英会》、《华容道》、《战太平》、《捉放曹》等,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名列“三鼎甲”之首。
据了解,百顺胡同一带今后将成为戏曲民俗展示区。
当年从胡同西口依次排列的妓院有潇湘馆、美锦院、新凤院、凤鸣院、鑫雅阁、莳花馆、兰香班、松竹馆、泉香班、群芳院、美凤院等十几家一等班子与几家北方班子。还有日军侵华时日本人开的6家妓院。这儿还有尚元膏大烟馆、白面房、日本酒馆。
相关博文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