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八大处
【西山八大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石景山区卢师山、翠微山和平坡山中。是八座寺庙的总称。分别建于隋、唐、明、清时期,1990年遭八国联军破坏,1949年后经重修开辟为八大处公园。八寺依次如下:长安寺,旧名翠微寺、善应寺,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现存两进院,昔日以奇花名树著称,院中两株白皮龙爪松,高大挺拔,传为元代种植;灵光寺,又名龙泉寺,始建于唐代,明成化十四年(1478)重修后改今名,寺中1964年建的八角十三层密檐式佛牙舍利塔里,供奉着原供于辽招仙塔中的佛牙(释迦牟尼牙齿);三山庵,清代建筑法式,观景佳处;大悲寺,又名隐寂寺,元代创建,康熙五十年(1711)改今名,三进院,前殿中的十八罗汉塑像非常精美;龙王堂,又名龙泉庵,清康熙十一年(1672)建,寺后清泉甘冽;香界寺,原名平坡寺,为八大处主寺,始建于唐代,历代多次重修,殿五进,气势宏伟壮观,为历代帝王巡幸驻跸之所;宝珠洞,为最高的一处,雄踞于平坡山顶,殿前"眺远亭",可赏远近山景;证果寺,始建于隋代,是历史最久的一处,多次易名,明天顺年间改今名,寺前有池名青龙潭,寺后有石名秘魔崖。
灵严寺大殿
【灵严寺大殿】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门头沟区齐家庄乡齐家庄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嘉靖六年(1527)重修。寺坐北朝南,原有殿堂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焚毁。今仅存大雄宝殿,面阔3间,建筑面积118.5平方米。梁架基本是元代遗物,殿内采用减柱造,檐下斗拱带替木。整体体现了元代工艺手法,为北京地区所罕见。
戒台寺
【戒台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门头沟区马鞍山。又称戒坛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名慧聚寺。辽时高僧法钧建戒台。明正统、清康熙及乾隆时进行重修及扩建。寺坐西朝东,多重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已毁)和观音殿。大雄宝殿内供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观音殿位于全寺最后,是最高的一座建筑。戒台位于寺西北的戒台殿内,为明代建造,正方形,汉白玉砌筑,分三层,高约3.5米,底层宽23米,台四周雕有莲瓣、祥云等精美图案,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戒台并称中国三大戒台。在戒台院的东北前方有塔院,内有辽代、元代墓塔,保存完好。寺中还有辽代石经幢和明代铜香炉、铜福鼎和铜钟等珍贵文物。"戒台五松"更是盛誉不衰,它们是千佛阁遗址前的活动松、卧龙松、自在松,戒台院前的抱塔松和九龙松。
法源寺
【法源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宣武区教子胡同东侧。占地6700平方米。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为悼念东征阵亡将士而建,初名悯忠寺。明正统二年(1437)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更名法源寺。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七进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内有明代铜质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寺中主要建筑,主要宗教活动场所)、观音阁(亦名悯忠台,内藏大量有关唐史的重要石刻资料)、毗卢殿(原名净业堂,内供明代铜质"五方佛"像)、大悲坛(陈列大量珍贵的历代佛经写本)、藏经楼(内供巨大的明代木雕卧佛像以及各种珍贵经书)。法源寺已成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世界各地都有佛教信徒前往朝香拜谒,在佛教国家中享有盛誉。
红螺寺
【红螺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北怀柔县红螺山。始建于盛唐,初名大明寺,后改名资福寺。历代多有修缮,康熙二年(1663)修建后,规模更加宏大。现存建筑清式,坐北朝南,分三路,中路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又称转角殿)、藏经殿及后殿,主殿堂两侧有东西配殿和诵经房。西路跨院为寺僧起居之所,东路跨院为修容所和客厅。西墙外为塔院。寺周围群山环抱,松柏参天,寺内有千年银杏和独具特色的平顶松,有藤攀缘而上,称"紫藤寄松"。近年已开发为京北著名风景区,其"松林浴"享誉四方。
万佛堂、孔水洞
【万佛堂、孔水洞】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云蒙山南麓。万佛堂坐落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始建于唐代,原名龙泉寺,后改名大历禅寺。万佛堂为歇山无梁殿式建筑,雄伟端庄。殿内正面和两山墙下端镶嵌"万菩萨法会图",长23.8米,高2.4米,由31块长方形汉白玉浮雕组成,是唐代浮雕艺术的精品。孔水洞是一天然溶洞,洞内有泉,是北京最大的地下水泉之一,对研究京西水文变迁有重要价值。洞内石壁上有隋唐时代的造像和刻经。孔水洞左右山上各有一座砖塔。左塔高20米,辽代创建。右塔高18米,元代创建。
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北海淀区香山寿安山南麓。俗称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元代进行扩建,改名昭孝寺,又称洪庆寺。明正统八年(1443)重建后改称寿安禅林。成化十八年(1482)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改名十方普觉寺。寺坐北朝南,分三路布局。中路有"同参密藏"牌坊、功德池、钟鼓楼、山门殿、四大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藏经楼,两侧有达摩殿及悉多太子殿等配殿。东路院为寺僧起居处,有大斋堂、大禅堂、霁用轩、清凉馆、祖师院等6进院落。西路5进院落,包括3座行宫院。故东西两路有"三宫六院"之称。寺院殿堂布局沿袭唐代伽蓝七堂的法式,在北京一带非常少见。卧佛殿内供铜铸卧佛像。卧佛寺殿宇轩昂,古树参天,有"西山兰若之冠"的美誉。
北海及团城
【北海及团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文津街1号。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精巧的帝王宫苑。占地68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陆地29公顷。唐代为海子园,11世纪中叶辽代始建帝王宫。金代浚湖叠石,营建琼华岛。元世祖时以岛为中心建帝都宫苑,时称"上苑"。至正八年(1348)山赐名万寿山,水赐名太液池。明代北海是西苑的一部分(其南有中海、南海)。清代多次进行大规模扩建,乾隆以后基本上形成了今日的格局。园中湖光山色,景色秀美,以琼华岛为中心,山顶为清顺治八年(1651)所建的白塔,覆钵式,高35.9米,因其雄踞山巅,更显巍峨。从山下堆云、积翠牌坊过永安桥至琼华岛,进永安寺,历山门、钟鼓楼、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善因殿而至白塔,重重殿宇,层叠而上,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气势极为壮观。山东麓林木茂盛,怪石嶙峋,建有智珠殿、麓日亭以及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碑。山西侧建有皇帝"理事引见"之所悦心殿、帝后观赏风景之地庆宵楼以及静憩轩、水精域、甘露殿、琳光殿、蟠青室、一房山、亩鉴室、阅古楼等,景色古雅清幽。其中阅古楼内壁上嵌三希堂法帖刻石495方,精妙绝伦,弥足珍贵。山北有仿镇江金山寺建的漪澜堂、道宁斋、碧照楼、远帆阁等建筑群,傍湖有300米长的游廊,东起漪晴楼,西至分凉阁,山崖邀山亭、酣右堂、写妙石室、看画廊、盘岗精舍、一壶天地、得性楼及铜仙人承露盘等景点,建筑错落有致。湖东岸濠濮涧三面临水,幽静别致,画舫斋布局紧凑,建筑精巧,为园中之园。湖北岸以静心斋为主体建筑,曾是清太子读书处,乾隆曾在此抚琴吟诵,有"乾隆小花园"之称。此外还有大小西天、九龙壁、阐福寺、蚕坛、快雪堂、观间殿、万佛楼、天王殿等。团城位于北海公园南门西侧,元代时为一小岛,称"瀛洲",明代重修时筑城墙,现存建筑保存了乾隆重修时的风貌。因平面呈圆形,俗称"团城",占地4553平方米。城墙高5米,东西两侧各有随墙门,入门有蹬道可达城台。建筑布局以对称为主,兼取园林手法,以承光殿为中心,南有玉瓮亭,北有敬跻堂,两侧有古籁堂、余清斋及东西庑,还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之上。城内穿插种植数十株古老的松柏,使金碧辉煌的建筑群更添秀色。北海及团城自1924年辟为公园之后,因其美丽风光,成为城内最大的观光游乐场所。
牛街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宣武区广安门牛街。始建于辽统和十四年(996),元、明、清屡次重修。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寺坐西朝东,主要建筑有礼拜殿、邦克楼、望月楼和碑亭等。正门前有四柱三楼悬山顶牌坊,檐下额书"达天俊路",坊对面有庑殿顶砖影壁,进门迎面为望月楼,重檐六角攒顶,正面额书"敕赐礼拜寺"。望月楼后为礼拜殿,由三个勾连搭式屋顶及后部冠一六角攒尖亭式建筑组成,左右出抱厦,俗称"窑殿",象征圣地麦加。殿内宽敞宏丽,内装修精美,满布阿拉伯风格的装饰。邦克楼位于礼拜殿正前方,又称宣礼楼、唤醒楼,其前身为元尊经阁旧址,南北两侧分立重檐歇山碑亭。礼拜寺的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但在主要建筑物的细部装饰上,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建筑装饰风格,是中国建筑形式与阿拉伯风格相结合的重要实物,今天仍是穆斯林信徒的重要活动场所。
古崖居遗址
【古崖居遗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北延庆县张山营乡海坨山麓。以洞沟古崖居遗址规模最大,位于一狭长的沙砾花岗岩山谷内,在谷内崖壁上布满各式各样的崖居洞窟。洞群分前沟、后沟两部分,俱为东西走向。崖居洞内均凿有石室,多达数间。各类崖居洞窟共100多个,远观就像一个巨大的石窟村落。该遗址为辽、五代时奚人去诸部所凿,对于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产及生活状况有重要价值。
大觉寺
【大觉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北海淀区北安河乡徐各庄村阳台山麓。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以前,辽称清水院,金章宗巡幸驻跸的西山八院之一。后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改今名。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修缮规模较大,增建四宜堂、领要亭等,基本形成今天的格局。乾隆十二年(1747)重修时为主持迦陵建塔。寺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步步递高,中路为6进院落,包括山门、碑亭、功德池、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舍利塔、龙潭、龙王堂。右路是僧房,左路有戒坛、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等。寺内还有许多珍贵文物和名贵花木,二龙戏珠、辽代古碑、碧韵清池、千年银杏、藤李寄柏、古寺兰香、松柏抱塔、灵泉泉水,被誉为"大觉八绝"。整个寺院布局严谨,蔚为壮观,风景瑰丽,自古是郊游胜地。
报国寺及顾亭林祠
【报国寺及顾亭林祠】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占地13万平方米。创建于辽代。明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后改名大报国慈仁寺。寺院规模宏大,原有殿7进,后有毗卢阁,凡36级。阁下原有瓷观音像,为旧京八宝之一,谓"窑变观音"。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寓寺内。道光二十三年(1843)何绍基、张穆等人集资为顾建祠,即寺之西院。1921年重修,时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撰祠记。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
燃灯塔
【燃灯塔】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东通州区北城。辽代创建,明、清多次重修。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45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均有精美的砖雕。塔身正南券洞内供燃灯佛,故名燃灯塔。其余三正面设假门,四斜面雕假窗。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整座塔上共悬风铃2224枚,雕凿佛像415尊。塔刹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承仰莲,再上为相轮、仰月、宝珠。塔顶部原生长有榆树一株,高数米,浓荫华盖,蓊蓊郁郁,堪称奇景,为保护古塔,今已移植塔下。
照塔
【照塔】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南尚乐乡照塔村。建于辽代,南向,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5米。塔形秀丽,塔基为须弥座,高3米,每面宽22米。塔身正面设券门,其它各面设假门和假窗。塔身之上为仿木砖刻额枋檐椽和砖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边是七级叠涩檐,塔尖为攒尖宝刹。
玉皇塔
【玉皇塔】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南尚乐乡高庄村。因塔内原供有玉皇大帝像,故名玉皇塔。始建于辽代,南向,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5米。塔基为八角须弥座,装饰砖雕人物故事、动物图像等。塔的中心有八角柱,塔身正面设券门可以入塔。东、西、北面设砖雕假门,其余四面设砖雕假窗。塔檐各角梁均悬铜铃。八角攒尖塔刹,八条脊由封顶铁球伸向八方,尽头有垂兽套兽。
良乡塔
【良乡塔】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良乡镇燎石岗上。建于辽代,平面呈八角形,五级楼阁空心式砖塔,高36米,雄伟壮观。塔座束腰部分砖雕花纹精美,塔第一层高于其它诸层,四正面辟券门。四斜面有方形直棂窗,每层都有塔檐,檐下施仿木斗。塔外形上小底大,收分明显。塔内空心,有楼梯旋转而上,可登塔顶,极目远眺,风光秀美。
郁闷呀,照片还是传不上,没办法,看来不能按开始的想法以发图为主了。等什么好了再说.
看来什么事开始都会遇到些曲折,去试,去学习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