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bmiddle/001iRWxngy6GqYilh1m10&690
(注明:稿件为《体坛报》约稿)
职业运动员和演员一样,其实都是打把式卖艺挣钱养家,“秀”是基本功。苦练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不就是为博君一笑吗?比如春晚这个秀场,“拜年秀”对于姚贝娜、郝云这样的新星来说是为曝光率、表现力,而对于葛优、成龙、刘欢这样的大咖来说好像又是责任和义务,大家看的都很长远,连李敏镐、苏菲玛索都来了,真不为钱。球员何尝不和演员一样?看人家欧美职业体育俱乐部,恭贺新春很带劲,中文说的特别溜,贺词基本不重样,中国粉丝看了很自豪:这就是中国影响力!但也让我们很羞臊:中国年,中国球队和中国球员都在干什么去了?
秀,主要依赖于“职业”二字,是产业链上的一环,来外给中国人拜年,不是起哄,已成为议事日程的关键内容。大年初二,西甲巴塞罗那对瓦伦西亚的比赛,巴萨队员左臂上都带有汉字“马”的标志,其中梅西的拜年照片在初三那天在中国各大网站和报纸体育版抢了头条。去年农历大年初一,巴塞罗那与赫塔菲的比赛就特意调整成诺坎普历史上第一次中午12点开踢的比赛,球员更是穿着带有蛇图样的服装给中国球迷拜年。今年,巴萨特别导演了VCR《群星贺新春》,大腕儿们恭祝中国球迷马年大吉,俱乐部为此专门布置了实景演播室;此外,皇马球星大拜年则运用的是特技加虚拟演播室技术,C罗领衔众星秀中文,其中马塞洛的普通话比广东人的都标准;在英国,曼联俱乐部卡里克等一众球星在镜头前秀中文大拜年;穆里尼奥、温格等一众大佬都有对中国球迷的寄语;在意大利,尤文主场四周的广告牌两次打出中文“尤文图斯祝中国球迷新年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还特别用黄字注明“甲午年2014”,孔蒂和布冯为代表录制VCR道贺;在德国,拜仁球员穆勒特意带上成天和马在一起的赛马手妻子手持“拜仁拜年”横幅恭贺马年,拜仁经理萨默尔在大年初一这一天还手持“倒福”发微博向中国球迷拜年。
http://s5/bmiddle/001iRWxngy6GqYifXVy84&690
NBA联盟连续第三年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的春节庆祝活动“马年贺岁”,此前两次活动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分别吸引了9600万和1.07亿人次的观众。正月初二,全世界的球迷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奇才主场准备的舞龙、武术表演。无论是欧洲足球联赛还是NBA,他们的拜年片段成了中国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也成为除春晚之外,中国人又一个消遣与消费的热点,既接底气,又高达上。
反观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秀拜年”就显得不职业或是不怎么上心了。中超20家俱乐部中,只有不到10家俱乐部想到了给球迷拜年,广州恒大与贵州人和最早推出视频,杭州绿城也录制了马年吉祥VCR,让我怀念起去年冈田武史那一版!浙江广厦男篮由主教练王非率众将向球迷拜年送福,但稠州银行男篮和八一队,很遗憾我没有找到。春节期间,中超和CBA俱乐部都没有怎么放假,排球联赛也还仅在间歇期,但备战再忙,能有欧美球队赛程密集?一些拜年短片还是当地媒体为了节目内容需要,跪求球员教练帮忙录制的,大多是一个福字轮着拿,三言两语对付下,服装场地不统一,马年大吉就完啦。
http://s3/bmiddle/001iRWxngy6GqYw0LrI72&690
和一中超俱乐部管理人员新年小聚,我问你们怎么也不弄个拜年视频?得到的回答是“太麻烦,不好组织。”我们的俱乐部习惯了“活鱼摔死卖”,没有了公关意识,还得了传染病——对粉丝没有了敬畏精神。很多年前痴迷于看《足球俱乐部》“信虫俱乐部”,球迷给国外球员写信,不但收到回信,还有附赠的明信片、签名照甚至是小礼品,我仿佛自己也有幸收到一样,真替他们高兴,这些俱乐部也必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印象。
“瓜子不饱是人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些市井道理同样适用于职业体育。当酒店、饭馆、商场都想尽办法“新春酬宾大拜年”的时候,同样是靠消费者捧场的豪门球队早在几年前就嗅到中国春节秀场香味,这是掳获人心的最好时机。又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海埂冬训,《足球之夜》成了球队争先抢镜拜年的秀场。但三大球职业化不断深入,当我们逐渐习惯俱乐部春节期间闭门训练不作声、发布会上教练球员车轱辘话,大腕儿把回击记者看作个性,当运动员总是给观众挑毛病的时候,潜移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粉丝群体的消费选择性转移,把更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投向了演唱会、剧场那些给观众鞠躬、卖力气、能互动的氛围中。同城同一座体育场馆,比较一下演唱会和比赛的上座率就知道了。所以,别小看了“拜年秀”,他不仅是逢场作秀,更是一种职业意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