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昆山民风美食华服时尚生活旅行 |
分类: 创意产业 |
不知为何总与苏州昆山有很多不解之缘,对于昆山的山水人文也总是有种心心相印的情怀。出国前在上海工作那段时间,昆山真的像后花园似的,闲了就会去逛逛,每次都载些轻松愉悦的心情回来。近日再游昆山,也是多年后第一次真正地近看昆山,古风民韵不改当年,而当地人的豪气——从父母官到老百姓——都胜似当年,从经济规划到引资创新,甚至连喝酒都不让“北人”,个个好汉、千杯不醉的样子,看来真是有“中国百强县之首”在肚子里垫了底。与老友新朋相叙之中,时时在迫使我回味"甘其食、美其服"六个字。
这六字出自昆山土特产的大文人顾炎武。到昆山必游亭林公园,这“亭林”二字就是顾炎武的号。当天赶上天气晴好,与好友们一起故地重游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一路看过并蒂莲、昆石馆,在亭林先生像前仰视良久。这位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留芳千古,而他也是身为“南人”活得象“北人”,作为文人不爱坐轿爱骑马,70岁高龄因骑马不慎而死于自己所追崇的生活方式中,令人在惋惜之余心向往之。
恣意天然的人生本是一种豪奢境界!我以前一直为这位“清学开山之祖”的博大精深所深深吸引,这次竟然发现其力透纸背的《日知录》,其实也可从时尚角度来解读。
如他认为评说君主功绩首先要看事俗民风,而要世道人心更美好,提高百姓生活品质是一个指标和先决条件:“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仓廪足则思礼仪。百姓衣食无忧,进而穿得起锦缎了,那才有可能锦上添花。说白了,这一切,都基于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
亭林先生这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的这个乌托邦理想,无疑已让他的后辈给身体力行了。富裕的昆山搬出千般美食迎客,“奥灶面”是必食,“天下第一鲜“的螃蟹那更是吸引了全球食客来这里“甘其食”,而好友亲自去湖中现采来的菱角和芦梭(芦梭是昆山当地人的发音,一种形似甘蔗、嫩胜甘蔗的一种水产,昆山巴城吴书记告诉我它的学名是甜杆)更是“此鲜只有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昆山人的美服不在这里描述,留给大家自己到当地去“长眼”。
清风习习,坐在亭林公园里品新茶食湖鲜,看着身边的朋友个个都是“有品味的休闲”之风,心情妙极。看来美食华服不只是一已之小事,也是关乎天下兴亡之大事也。爱美食华服的先生女士,这下有本可依了。
这次到昆山,也注意到一事,就是原来建在湖中心的美食岛、美食船都让政府强行关撤了,真象一朋友形容的,那是“建在湖中心的巨大泔水桶”,是环保的大灾难。关得好,当然关得早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