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因八十年代一罐运动感极强的饮料而闻名,我是因演出而首次踏足“好山好水好三水”的三水。
晚会顺理成章的顺利圆满,宣传部领导听说我首次造访,故今天特意安排我们这些首访之客到三水最具代表意义的两个景点一游,先到大旗头村,后到芦苞祖庙。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这也是全国文化古村。该村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晒坪、广场、池塘兼备,聚族而居,布局协调,风格统一。建筑群均采用硬山顶锅耳式封火山墙,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密集而整齐,小巷纵横,棋盘式布局,设有防火通道和防盗设施,下水道排水系统采用条石暗渠,结构非常合理,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从没堵过,设计者的远见及过人的智慧令人佩服。
难得的是诺大一个村落没有其他游人,于是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去细细感受岁月的风韵。其实大部分的民居已经破败不堪,家家户户门口落满一地的鞭炮纸和蜡烛杆告诉我们只有逢年过节各家各户回祖屋拜神才有这短暂的“热闹”,唯一一家修葺一新保持原貌的民居乃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的后人所有,刚好他的后人郑老先生也在,八十一岁的郑老用半咸半淡的普通话兴致盎然地介绍他的祖屋的结构,引起我们一行人最大兴趣的是这间不足百平米的房子划分了四个大小一样房间,据说郑老的祖父有好几位夫人,大家居然都相安无事地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哇哈哈,郑老的爷爷太有魅力了,别以为大户人家才有资格点灯,看这家子当年小康人家也妻妾成群儿孙满堂呢。
而芦苞祖庙距今有800年历史,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庙里硕大的塔香在我们头顶缭绕着,拍了几张照片,还真有一种深远的意境呢。庙顶长有一株小树苗,这并不鲜见,通常是小鸟吃了植物的种子消化不良随尿粪排在屋顶,鸟粪成了小小的沃土,种子便破粪而出长成小苗。但神奇的是这棵小苗居然已年岁过百,无数个日日夜夜,风吹雨打日晒雾罩丝毫无损其旺盛生命力,可一直都是一棵小苗,既不长大也不枯萎,终于长成本世纪最老的“小苗”,看来,此处真乃非凡之地!
树各有志,不是每棵小苗都能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那做一棵立于屋顶的不倒小苗又有何不可?谁比谁更容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