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餐厅

标签:
杂谈 |
刚在网上搜了一遍关于谁是哈尔滨最正宗的俄式西餐厅的贴,提的最多的三家都在中央大街上:华梅`露西亚`波特曼。华梅这家在我十几年前第一次去哈尔滨旅游时去过,食品就没啥印象了,只记得环境透着一种古旧的味道,大家都说是它是最老牌的,哈尔滨人都认。波特曼我没去过,露西亚倒是光顾了,就在四天前。
那就说说露西亚吧。
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外观——被葱葱茏茏的绿色藤蔓簇拥包围着的俄式老建筑,户外几把俄式小椅子静静呆在篱笆里,不像那种高调叫卖的餐厅,倒像是一户透着闲散情致的人家,在熙熙攘攘的中央大街上显得那么幽雅恬静,甚至有些忧伤,璇璇发现新大陆般雀跃——露西亚啊!网上有提过的哈尔滨必到餐厅之一啊!
推开墨绿色大门进去,餐厅内里真的并不大,意料中,用餐区只有三十多平米吧,十来张桌子坐着一半的顾客,从他们的装束打扮看得出基本都是游客,而且都是慕名而来的——拍照比吃更专注,也难怪,这里不管是穹顶、吊灯,还是挂满墙壁的照片,抑或是橱窗里的老相机`餐桌旁的老钢琴,都散发着上世纪初的俄式风情,一切都不经意地散发着“温柔”、“惬意”与“优雅”。很惊异这么多古老的东东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原来这是一个叫尼娜的旅居中国的俄国老太太留下的,50年代大批俄国人回国的时候,她留下了,青年时的恋人早早离去,她一个人在动荡的年代里受尽了凌辱。这个精通拉丁文的老太太后半生独自守着这些精美的家具和茶具,她去世时露西亚的店主买下了这些宝贝。
在浓浓的历史陈迹里徜徉,吃变得次要了,尽管中午时分我们饥肠辘辘。
我们点了俄式面包`蔬菜卷`俄式红肠`罐焖大虾`俄式西炒饭,那是一种不如法式西餐精致,不比意大利菜浓香,不象美式快餐粗横,介乎于熟悉与陌生之间的异域味道,一如那架在爱迪生发明电之前就镶上烛台幽然悠扬的钢琴,寂寞,孤傲。就这样,在那位叫尼娜的女人线条婀娜的岁月里,伴随着她的芳心。
在一个有故事的空间里用餐,你还会在意餐食质量的优劣吗?
这里还有一本厚厚的记事本给顾客留言,我翻了几页看看,尽是些散发着淡淡哀伤的随笔,也许在这个属于过去的空间里,勾起的都是心底里那片挥之不去的寂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