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出家

(2007-09-18 00:58:11)

想.出家

 

 

少林寺山门在鼓乐声中徐徐开启,在十八罗汉的拥护之下,释永信大和尚的一声:出关!之后,36名功夫之星选手在闭关七天后终于以少林寺最高规格的出关仪式亮相于少林寺山门之前,一时间幡飘旗展动鼓乐齐鸣,如此浩荡的声势果真让人大开眼界,于是,在我的主持生涯里又多了一次弥足珍贵的经历——我在少林寺主持出关大典!

 

在武林高手面前,吾当然只剩下主持的资格了。

 

吾等身手笨拙功夫白痴之流,与十八般武艺样样绝缘,于是看到选手们凌空飞踢腾挪凌空跟斗再来双节棍流星锤,或刚劲猛烈或轻巧灵动,那种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电闪声如雷鸣的架势,让我眼睛瞪出了痴呆的空洞,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了,想起自己每晚洗澡前的那区区三十几个俯卧撑后竟然也敢脸红也敢心跳也敢喘粗气,不期然蹦出“岁月不饶人”这我极不爱听又残酷无比的五个字来。

 

更丢人的是一个大人和小孩的对话。

 

我摸着一个小小和尚的头,问他:小师傅您几岁了?他答我:六岁。再问他:您练武多久了?答案是:三年。天啊?三岁开始习武,于是练就今日能后空翻头落地再后空翻的“铜头铁臂”之躯!莫非此乃如雷贯耳的少林童子功?我三岁那年干嘛去了?不是还穿着开裆裤咬着手指甲尿尿?于是羞愧得赶紧请这位六岁的“大”师傅先后台休息去。

 

又验证了“宁欺白须公,莫欺鼻涕虫”这句谚语。

 

来到嵩山少林,感悟是无处不在,到处可见的一个禅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浮躁的我们——静下来,再静下来。

 

释永信大和尚说过:真正的参禅是不需要看演出、听音乐这些表象的。很多人不能真正参透禅意,才需要用这样一种表演的方式来引导更多的人参禅。

 

吾等当然是大师口中的“未能出世”之俗辈,唯有借助光``声去解读禅意,晚上于嵩山待仙沟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正是让我们有了一次与禅对话的机会。有过《印象刘三姐》的观看经验,自然会把两者比较一番,如果前者给我的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的话,而后者,则给我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尤其那一幕吉祥的灯佛与世俗生活的交错场面,同时表达着禅宗对生命万物的首肯与礼赞。那如同天籁之音的佛乐禅音,引导人们参透生死,彻悟人生。怀抱流溪,坐于蒲团,迎风看水,听禅赏武,心中杂念自会一扫而空。

 

演出结束时巨大的中岳佛山现身云端,佛光普照,天地祥和。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并用力向演出的出家人挥手致礼。

 

出家是沿自内心的一种豁达,是十个贝多芬加起来的一种力度,我乃一凡夫俗子罢了,自有俗人免不了的七情和六欲,于是只能在袅袅禅音中作一次短暂的心灵出家之旅了。

 

 想.出家

 

想.出家

 

想.出家

 

想.出家

 

想.出家

 

想.出家

 

想.出家

 

想.出家

 

想.出家

 

想.出家

 

想.出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厕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