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微博素养礼仪虚假信息珍惜平台谣言流言双面刃舆论议题监督杂谈 |
微博的活力和局限
张颐武
当然,像任何新的事物一样,微博也是双面刃。微博上每个人都是发布者,就没有了传统媒体的“守门人”,而且微博的门槛很低,只需要140个字就可以了。同时微博里有大量的匿名的人群,他们发布的信息往往和他们的身份一样无法证实。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有些时候,一些人为了博取粉丝或为了商业目的或为了一些难以为外人明了的目标而制造虚假信息。这里有许多不同的情况。有些时候,由于许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愿意选择性地面对信息,因此对于一些适合他们的趣味或想法的虚假信息缺少辨别能力,也会出现辟谣往往不如谣言走的远的现实情况。但这样的虚假信息让人是较为容易分辨,也较为容易被辟谣。问题就在于如何使得辟谣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到个人。而有时则呈现为真假难辨或真假混杂的“流言”,这种状况最难以分辨和辟谣,所产生的影响也最难以预测。这些流言利用一个确实存在的事件,但在叙述中夹杂虚假的信息,这所造成的辟谣的成本往往极高,难度也极大,使得许多“阴谋论”“黑幕论”往往不胫而走,快速弥散,难以将切实的信息传播,传播了也未必被信任。而且往往一个事情辟谣了,就又会编出另外一个相关的谣言。使得辟谣疲于奔命,造谣自由自在。同时一些虚假信息往往由匿名者发出,而实名的转发传播,其他匿名的由于对实名者的信任而加速传播。在整个流程中实名者无需负责,匿名者无法负责,而虚假信息经过这样的过程就有了快速的传播。
而与此同时,微博由于其短小精悍,往往需要强化论点而缺少论证。往往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尤其匿名的更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这造成微博里骂声一片,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而极端的意见更加极端的倾向。这就使得整个虚拟社会中的言论趋于不同的极端,而复杂的观点难以展开的状态。于是扣帽子多于作讨论,骂人多于说问题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这些当然仍然是可控的,但也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结合关切。
因此如何在微博建立有效的秩序,珍惜微博的平台,让新的文明和新的媒介一起成长是大家应该共同关注的。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对于虚假信息的传播有效遏制已经刻不容缓。二是对于微博的礼仪和基本素养的培育也已经成为公共的议题。这些既需要服务商和社会的努力,也需要所有关心和喜爱这个平台的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