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
张颐武
于是,有时候就难免从讨论问题到伤了感情,从学理纷争到意气用事,从摆事实讲道理到怀疑对方的动机。理想族可能会觉得现实族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的言论都是别有用心地为少数既得利益者服务的;现实族则觉得理想族是在传媒里作秀,靠民粹的诉求成为公众的大明星来博取利益。讨论到了这一步,就变成了情绪的宣泄,变成了互相猜测对方的动机,问题反而得不到真正客观的理解。同时,争论一旦出现在传媒里,大家都不免要强化自己的观点,这往往也就简化了自己的观点。人们都知道传媒最需要的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警句可以作大标题,有旗帜鲜明,针锋相对的观点可以搞PK。大家未必有哗众取宠的私心,但架不住炒作,顶不住追捧,就不免将自己和自己观点戏剧化。理想族就忘掉了自己原来有的现实感,现实族就没有了自己其实仍然具有的理想性。大家炒成一团的时候,人们看的就变成了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争吵,而问题并没有让公众加深理解。大家也不可能形成任何共识,最后我们发现讨论的焦点被模糊,讨论的知识性被戏剧性所取代,情绪的激昂淹没了实际的判断。我们最近的许多讨论都有这样的弊病。
我觉得,其实许多事情并没有那么针锋相对,理想族和现实族其实还是互相需要,互为补充的。大家也未必有那么多不良的动机,毕竟大家还是在一个知识共同体和一个共同的背景下思考的。理想族的理想性是我们应该赞赏的,现实族的现实感我们也不可或缺。没有理想性,现实感就变得惟利是图,没有道德的高度和精神的魅力,也就缺少合法性。没有现实感,理想性就变成空中楼阁,不会有实际的价值和现实的途径,也就没有了可行性。理想族如果离开现实太远,现实会抛弃他;现实族如果太缺少理想,理想会惩罚他。如果抛开成见和偏见,在许多问题上大家的分歧并没有那么大。无论如何,对于理想族而言,还是得在今天的条件下讲话,不可能让现实在一个早晨改变,过度的激情不会有好的结果;对于现实族而言,对于理想的轻视可能让公众没有了未来的远景和期望,会让现实变得难以承受。过去我们大家在极端的观点上吃的亏已经足够多了。
所以我们还是得回到我们今天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让理想和现实有一个真正的平衡,让我们自己平和下来,从容地思考和探究。毕竟中国在这二十多年里的成就谁也没有办法抹煞,我们的问题是二十多年前根本不可能想到的,这其实就说明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了,我们还有足够的智慧走得更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