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想读读杂志,无意中就遇到蒋韵的《行走的年代》,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这么说吧,尖硬的玻璃,划在人心上咯吱咯吱响,疼痛自不用说,问题是它不只是让你痛,更让你气短、胸闷、进而窒息,想逃开这部小说以及小说中的爱。
蒋韵是一个会编织故事的女人,更是一个拿着玻璃刀写作的女人,她在刻伤别人的同时,其实已把自己划得血迹斑斑。这个女人有几分歹毒,有几分残忍,更多的却是爱,对古典主义的怀恋与伤感,以及对弱者的悲悯与照亮。
我承认,她的文字是一流的,叙述更是别致,特有韵味,就小说成就而言,一点不比她老公李锐差,可惜她被轻视,被忽略,被排斥,我想,这就是一个文艺女人的命运。
从网上发现一段评价她的文字,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感觉跟我的差不多,转此,以示纪念。
读蒋韵
蒋韵是我只通过作品而不是依靠任何的宣传而自己知道,而深深喜欢的作家。
蒋韵一心一意,用她的文学,阐释着崇高和圣洁,抒发着她的孩子气的对一种春天一样纯洁、蓬勃、豪华的生命状态的地追求和向往,伴随着这样的愿望和追求,她在作品中刻画了为这样的爱与美的追求而不惮牺牲的灵魂,这样的追求绝顶之美的美丽的男人和女人,这样达到再高也不满足,最后把自己的生命点燃来作火把照耀美景的至情至性之人。这使蒋韵的作品中生命的华美明丽和宗教的崇高苦难交相生辉。
拆下自己的肋骨做火把,这也正可以拿来说明蒋韵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气质和行动。只是他们最终的自我生命的燃烧所照亮的不是现实斗争的征程,也不是思想探索的险峰,而是一种人性的坚持的历程。他们所期许于自己的是:“可以使自己变得柔软、洁白、浪漫和有心肝一些”(《完美的旅行》),这也是他们所期许于这个世界的,但这种坚持在现实力量的强大挤压下对个体而言更显其艰难与充满磨难。于是,在《完美的旅行》中,“一个孤独的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友情、温情”不仅会被现实丑陋的力量所扭曲和诬蔑,事件的女主角,一个仿佛是“善良的食草动物的后代”的洁白芬芳的姑娘陈忆珠也在“集体的手淫”中惨遭羞辱;在《鲜艳的季节》中,徐美明和阮梅龙的一生的爱情被现实的政治斗争挤压在一辆小轿车中的短短的几分钟内展开和结束;而在《上个世纪的爱情》中,不仅姚均平的爱情遭到现实力量的摧折,他的美好的生命也在人性野蛮的放纵和冷漠中被轻易的否决和断送。但是正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在最猛烈的摧折前面这些美丽的生命显示出其纯粹的本质,发散出甘冽的芬芳。陈忆珠自杀了,她在留给她的小朋友刘钢的遗书中说自己这是“用最后的力气挽留了一件我认为很珍贵的东西——尊严的美丽。所以,我这样达到了我的终点。”;而徐美明和阮梅龙将会用一生的忧伤来守护他们之间的热烈而绝望的爱情和生死契阔的约定,他们在最鲜艳的季节分别,而他们必将团圆,团圆在一个最黑,最黑的地方,但那也是一个最光明的地方。那里“绿草如茵,鲜花怒放,他最终要在那儿和她幽会。做爱。她将在那儿成为他真正的永不分离的女人”。如果说《上个世纪的爱情》中姚均平以其替曾经背叛过自己的恋人赵佩先报仇的行为体现了他表里如一的生命的美质,那么文中张采对姚均平的爱情也毫不逊色。文章结尾,姚均平因杀人罪被枪毙,张采站在枪毙姚均平的布告前面对着姚均平的照片第一次了表达她对他的爱情,那真是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描写。
她终于、终于站在了僻静无人处一张布告前,站了在他面前。他们终于见面了。山和山不会重逢,人和人总会相见。她凝望着他。她看见他在那个冬天的早晨踏着那么纯洁的积雪向她笑呵呵走来,从此照亮了她惨淡的少女生活。她心里一直温暖地、羞涩地藏了一句话,从没有出口。此刻,再不说,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她挺直身子,慢慢打出一个手势。那是张采此生最后一次使用聋人的口语,她十指深情地美丽地舞动着,向黑夜的嘶喊,奇妙而壮烈。
她用手语说,我爱你。
“你爱一个人,他就不会死”(《完美的旅行》),这是爱的极至,也是人性的极至,更是灵魂承受苦难的极至。
初读蒋韵,即她的堪称当代文学爱情小说绝唱的《上个世纪的爱情》,简直就是震惊。现在,很多作家有一个不自信的想法,就是他们以为人们普遍厌恶了正经,厌恶了崇高,由于这样的误会,他们开始贩卖给读者一些没有灵魂但是刺激(暴力,玩世,煽情)的文字,这是这个时代这个文坛流行的聪明的写法,就像这个世道也有其聪明的活法一样。而蒋韵作品的全部的生命组织和这样的文学的流行的存在格格不入,她的文学只是她自己的,是另一种的。她是写崇高的作家,当然首先她是怀着崇高之情对待文学的作家。
蒋韵是我只通过作品而不是依靠任何的宣传而自己知道,而深深喜欢的作家。
蒋韵一心一意,用她的文学,阐释着崇高和圣洁,抒发着她的孩子气的对一种春天一样纯洁、蓬勃、豪华的生命状态的地追求和向往,伴随着这样的愿望和追求,她在作品中刻画了为这样的爱与美的追求而不惮牺牲的灵魂,这样的追求绝顶之美的美丽的男人和女人,这样达到再高也不满足,最后把自己的生命点燃来作火把照耀美景的至情至性之人。这使蒋韵的作品中生命的华美明丽和宗教的崇高苦难交相生辉。
拆下自己的肋骨做火把,这也正可以拿来说明蒋韵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气质和行动。只是他们最终的自我生命的燃烧所照亮的不是现实斗争的征程,也不是思想探索的险峰,而是一种人性的坚持的历程。他们所期许于自己的是:“可以使自己变得柔软、洁白、浪漫和有心肝一些”(《完美的旅行》),这也是他们所期许于这个世界的,但这种坚持在现实力量的强大挤压下对个体而言更显其艰难与充满磨难。于是,在《完美的旅行》中,“一个孤独的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友情、温情”不仅会被现实丑陋的力量所扭曲和诬蔑,事件的女主角,一个仿佛是“善良的食草动物的后代”的洁白芬芳的姑娘陈忆珠也在“集体的手淫”中惨遭羞辱;在《鲜艳的季节》中,徐美明和阮梅龙的一生的爱情被现实的政治斗争挤压在一辆小轿车中的短短的几分钟内展开和结束;而在《上个世纪的爱情》中,不仅姚均平的爱情遭到现实力量的摧折,他的美好的生命也在人性野蛮的放纵和冷漠中被轻易的否决和断送。但是正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在最猛烈的摧折前面这些美丽的生命显示出其纯粹的本质,发散出甘冽的芬芳。陈忆珠自杀了,她在留给她的小朋友刘钢的遗书中说自己这是“用最后的力气挽留了一件我认为很珍贵的东西——尊严的美丽。所以,我这样达到了我的终点。”;而徐美明和阮梅龙将会用一生的忧伤来守护他们之间的热烈而绝望的爱情和生死契阔的约定,他们在最鲜艳的季节分别,而他们必将团圆,团圆在一个最黑,最黑的地方,但那也是一个最光明的地方。那里“绿草如茵,鲜花怒放,他最终要在那儿和她幽会。做爱。她将在那儿成为他真正的永不分离的女人”。如果说《上个世纪的爱情》中姚均平以其替曾经背叛过自己的恋人赵佩先报仇的行为体现了他表里如一的生命的美质,那么文中张采对姚均平的爱情也毫不逊色。文章结尾,姚均平因杀人罪被枪毙,张采站在枪毙姚均平的布告前面对着姚均平的照片第一次了表达她对他的爱情,那真是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描写。
她终于、终于站在了僻静无人处一张布告前,站了在他面前。他们终于见面了。山和山不会重逢,人和人总会相见。她凝望着他。她看见他在那个冬天的早晨踏着那么纯洁的积雪向她笑呵呵走来,从此照亮了她惨淡的少女生活。她心里一直温暖地、羞涩地藏了一句话,从没有出口。此刻,再不说,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她挺直身子,慢慢打出一个手势。那是张采此生最后一次使用聋人的口语,她十指深情地美丽地舞动着,向黑夜的嘶喊,奇妙而壮烈。
她用手语说,我爱你。
“你爱一个人,他就不会死”(《完美的旅行》),这是爱的极至,也是人性的极至,更是灵魂承受苦难的极至。
初读蒋韵,即她的堪称当代文学爱情小说绝唱的《上个世纪的爱情》,简直就是震惊。现在,很多作家有一个不自信的想法,就是他们以为人们普遍厌恶了正经,厌恶了崇高,由于这样的误会,他们开始贩卖给读者一些没有灵魂但是刺激(暴力,玩世,煽情)的文字,这是这个时代这个文坛流行的聪明的写法,就像这个世道也有其聪明的活法一样。而蒋韵作品的全部的生命组织和这样的文学的流行的存在格格不入,她的文学只是她自己的,是另一种的。她是写崇高的作家,当然首先她是怀着崇高之情对待文学的作家。
前一篇:《省委班子》再次荣登官场小说榜首
后一篇:全景观看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