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自杀背后

标签:
杂谈 |
http://www.hbqnb.com/news/Files/adminfiles/gjj/20101025/2010102520464680479.jpg
今年9月21日,浙江高院副院长童兆洪在其本人办公室卫生间内自缢身亡;8月25日,河北省万全县县长王聪著在宿舍自缢死亡;6月24日,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刘亚军撞火车身亡;2月5日,广东省茂名市检察院检察长刘先进在湛江市跳楼身亡;1月18日,陕西省勉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局长冯某从勉县医院坠楼死亡……
近年来,官员自杀频频出现,从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科级,每个层级都有,在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复杂的原因呢?
核心提示
■官员自杀现象增多与权力和自我膨胀以及无处排解情绪有关
■官员应该大胆接受心理干预和治疗,并养成自我减压的习惯
现状
石市乡镇干部“心理亚健康”者达25%
近日,石家庄市委组织部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集体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对乡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研。
调研报告显示,目前部分干部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指标: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敏感的比例都达到了所采集样本数的25%以上,甚至有些干部已存在心理疾病。
在问卷调查中,课题组共设计了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幸福感、自我接受度等7个指标、55个选题,发放问卷460份,回收433份(具体情况见表)。
http://www.hbqnb.com/news/Files/adminfiles/gjj/20101025/2010102520425495678.jpg
官员自杀,公众会关心事件背后是否隐藏腐败,但事后调查表明,除个别官员确实因涉及腐败而畏罪自杀外,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官员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原因
发展和责任带来压力
河北友爱医院副院长、心理科主任李少成说,导致官员自杀的首要原因就是抑郁症。“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程度严重的就有可能自杀。让官员们产生抑郁的原因,包括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石家庄市委组织部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干部肩负着发展、稳定的双重重担,地方GDP是不是实现了新的增长,综合排名有没有上新位次,群众生产生活是否得到明显改善,这一系列问题都在加重着干部抓发展的压力。
“特别是那些刚任职的领导干部或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干部,遇见‘急、难、险、重’任务经常精神高度紧张,甚至不知所措。”该负责人介绍说,一位上任半年的镇党委书记在座谈中说,“夜里睡不好觉啊,担心哪里的检查又开始了,领导安排的任务落实得怎样,这些事,哪一项失误,都免不了挨上级责难、领导的板子、同事的白眼……”
该负责人介绍说,新乐市某乡一位通过公开招选方式任职的副乡长,因无法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现已转任其他非领导职务。
李少成认为,目前公务员制度刚性太强,只有一条道路可走,如果得不到升迁将可能产生焦虑情绪。同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会使官员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心理压力过大是不言而喻的。
欲望的膨胀和对监督的恐惧
说起官,很容易和贪产生联想。尤其是随着权力的增大,一些人自我及欲望的膨胀几乎成为必然。李少成说,自我及欲望的膨胀几乎是腐败的主要原因。而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形式中,腐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腐败越严重,代价越大。
作家许开祯在《政法书记》中曾经写到过一位叫做孙吉海的市委副书记,他一心要为民做事,阴差阳错,被同僚拉下了水,被“逼”腐败。事发后有人为保市委书记,又动用“潜规则”,让他承担一切。在巨大的思想压力和各种外力的逼迫下,孙吉海选择了自杀。“他的自杀有两层动因,一是理想与现实巨大的落差,内心追求的某些东西一旦落空,就容易生出万念俱灰的错觉。二是用自杀还击比他更强大的力量,让别人的黄粱美梦落空。”
许开祯认为,当今的政治越来越透明,监督也越来越有力,很难做到凡事滴水不漏。某些官员一方面做,或者受逼迫去做,一方面又怕被查,整天提心吊胆。一旦飓风骤起,有人觉得躲不过去,于是就绝望。
李少成也认为,新闻媒体的发达,网络监督的兴起和传统的处事习惯之间的矛盾,也成为诱发官员心理危机的原因之一。
无处言说的积郁
上述的压力与考验,其实其他行业也多少存在,官员自杀是否还有其他重要原因?
“中国官员的心理普遍讲是压抑的,这种压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场特有的文化要求他们不能做事张扬,必须沉稳低调,而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潜伏着张扬的一面,压抑久了,‘病态’也就有了。另一方面,中国官员所面临的困境太多,他们不只面对如何做事,更多的时候要面对如何为官。因此,中国官员大多具有多面性,让人很难琢磨到他们的内心‘真实状’,事实上时间一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内心的‘真实状’到底是什么。”许开祯认为。
李少成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现行的官员培训往往侧重于说教,忽视精神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有些地方组织部门也开展谈心谈话方式的心理咨询活动,但有隐私泄露的恐惧心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令官员对心理咨询望而却步。所以使自己身心状态总是处于恶性循环中,走在崩溃的边缘。一旦受到外界刺激,觉得无路可走时,就会增加自杀的可能性。”
支招
应该大胆接受心理干预
“对于以上官员,应该鼓励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心理咨询,坚持心理健康培训和一些问题的心理矫正。并根据不同官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举办健康心理的专题培训班,运用正面典型事迹进行引导,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指导和帮助官员培养健康从政的心理意识。”李少成建议说,还可以根据官员的特殊情况,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
自我减压有助于面对挫折
外界对官员心理危机的干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官员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如果出现心理危机,官员可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包括宣泄、幽默、升华,还有放松、助人等等。
自我减压,就要正确认识自我与现实的关系,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得失,成功与失败,减少心理失衡;增强心理免疫和生理免疫;要加强意志锻炼,敢于承担来自内外的一切挫折,做到百折不挠,充满信心,乐观向上。
许开祯则表示,“如果要我提建议,只有一条,审视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坚强来应对这一切,如果没有,可以选择离开。”
制度建设为其排除后顾之忧
李少成说,如果要长期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自杀的问题,就必须从人员选拔、执政能力训练、信仰强度的培育和心理纾解几个方面同时入手。
石家庄市委组织部课题组负责人也表示,应当为基层领导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应适时提拔年龄较大、默默无闻的干部担任非领导职务,使踏实工作的干部看到奔头、看到希望。还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立基层干部关爱保障机制。为基层领导干部建立“健康档案”,对基层干部身心健康进行跟踪管理。
■供图/hy/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