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死亡是回翔在诗国里的美丽幽灵

(2010-09-11 08:24:31)
标签:

转载

跟爱情一样,死亡也是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正如莎士比亚说,死去还是活着,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迪金森,被誉为萨福之后最杰出的女诗人,代表了19世纪美国心灵拓荒最高的智慧。据考证,在她留世一千多首诗歌中,就有六百多首是以死亡为主题的。她以女诗人的敏感,和清教徒对死亡的豁达态度,反复思考和吟咏死亡,以死亡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作为遁世诗人的存在。在她的诗歌中,死亡始终是伴随其中的美丽幽灵。
  
  有人说,迪金森是尽其所能地写作,犹如梭罗尽其所能地生活一样。揭示真理,把她观察到的和所感悟到的精髓凝结在诗句中,这些诗句像子弹一般把我们从混沌中敲醒,她的思想创新性,在美国诗歌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在她幽闭的生活境地里,现实和幻想相互混淆,死亡则是心灵不时登访的客人。她说,请把我交还给死亡,那个我从不畏惧的死亡;当生命被剥夺,我在自己的坟墓里,呼吸;并估摸它的大小,是整个地狱,还有天堂。
  
  她的诗歌,总是因为死亡而美丽。确实,在世界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人用这样美妙的文字,来表达对死亡的无限向往。死亡比声誉更高尚,在她看来,我们知道首先是死亡,其次才是声誉;死亡于她,是一首美妙的音乐,沸腾,沸腾,延持生命,直至最高音奏响;死亡既是生命的结局,又是另一种生命的起点。正如她的诗歌,只有在她死去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所传诵,赢得了二十世纪诗坛的广泛称赞,并对这个时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也许是她个人的生活经历,让她对于死亡如此着迷。在她一生中,经历了如此多的生离死别,以至于她不断地对死亡进行冥思苦想。她的父母,亲密好友,都先她而去,从此她的世界一片黑暗,孤独无依。死亡还夺走了她精神的寄托,包括布朗宁、艾略特以及爱默生,这些她喜欢的作家。在一封信中,她写道,我再也无法在一个充满死亡的世界里停留,挑剔的死神,民主的死神。但是,也正因为死亡带来的悲伤和忧郁,滋养着她源源不断的灵感。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死亡对于迪金森来说,也是矛盾而对立的。她对生活如此地热爱,才体验到死亡带来的痛苦和失落。所以,死亡对于她来说,从来不是一个容易跨越的鸿沟。一方面,她把死亡看作是敌人、小偷、强奸犯,和无情的破坏者,因为死亡剥夺了他所珍惜和爱护的一切;另一方面,她把死亡看作是释放者、情人,以及宁静的赠与者。在她目光的抚摸下,死亡变得如此可爱,清新如洗;又如此庄严,令人敬畏。
  
  因此,尽管迪金森对死亡抱有矛盾的看法,但她并不认为死亡即是生命的终止,因为她是那么地热爱生命。她承袭了心灵导师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观点,通过对生生不息的自然界的观察,体察出死亡不过是自然界的象征。死亡就在庭院的围墙、家门,或者熟悉的一切周围出没,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对死亡的自然观,使她相信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通往永恒的必由之路。她也确实感受到了永恒,在她看来,无法透漏永恒的样子,是因为它象大海一样把我包围。
  
  人们说,死亡是人生最高的体验。在迪金森笔下,对死亡的感受是如此丰富,既有痛苦不堪,也有迷惘无奈,最后归于恬淡平静。迪金森以错综复杂的意象,将死亡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她以受伤的鹿跳得最高,借助鹿在死亡前挣扎的痛苦形象,揭示了死亡的残酷。受伤的鹿跳得最高,我听猎人说过,这不过是死的极乐;接着,制动器沉默。被敲击的岩石迸出火花,被践踏的钢板弹跳;总是显得更红的脸颊,正由于肺痨在叮咬而痛苦。
  
  极度之痛和极乐,也许是一样的感受,这是人生感受的两个对立的极端,但往往又是可以置换和转化的。死亡对于迪金森,又是如此迷惘而无奈。当死亡降临,所有追求和渴望,都将烟销云灭,一种迷惘无奈便涌上心头,挥之不去。她写道,一只苍蝇在嗡嗡地叫着,象征着死亡的召唤。跟着死神走向死亡,我穿着薄如蛛网的长袍,披着轻如蝉翼的披肩,不禁感到死亡带来的阵阵凉意。单薄的衣着,仿佛是死者的无力,对来世不免平添一丝无奈。
  
  而在她心里,最理想的,莫过于恬淡平静的死亡,这是一种超脱的、对人生了无遗憾后的死亡。在《我为美而死》中,她写道,一个为美而死的人,和一个为真而死的人在坟墓相遇,彼此友爱相处。他们生前分别为崇高的理想而死,他们的死亡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怨无悔、心地平静宽广的境界。就这样,像亲人,在黑夜里相逢;我们隔着房间谈心,直到苍苔长上我们的嘴唇,覆盖掉我们的姓名。在她看来,死亡并非毁灭,而是通向永生的桥梁。
  
  对于迪金森,或者我们,死亡仅仅只有一次,仅仅来临一次。但是,对于死亡的冥思和虚幻的感受,却总是伴随我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迪金森对于死亡的感受和思考,既有世俗的,也有宗教的;既有痛苦不堪的,也有恬静平和的。对死亡的感受,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充满色彩,线条和流动。我们很难设想,如果没有这些描写死亡以及与死亡有关的主题,迪金森的诗歌会是怎样的一种模样?死亡正是回翔于她诗歌中的幽灵,神秘而美丽。
  
  迪金森的《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亡》,是她最有代表的死亡诗。在该诗中,我们看到她淋漓尽致地表达对死亡的看法,以及巧妙地将死亡与永恒融合在一起。对她而言,死亡就象是在一个阳光和暖的午后,和一位绅士轻车出门旅行。尽管死亡使我们的肉体不复存在,这一事实令人伤感,但是死亡却无法消散我们的灵魂,因为它是向往永恒的必由之路。让我们再次吟咏这首诗,在每一个日落时分: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亡
  他亲切地停下等我
  马车中只有我们俩
  还有不朽同行
  我们慢慢行驶,他知道无需匆忙
  而我已经放下
  我的劳作,和我的懒散
  为他的殷勤有礼
  我们经过学校,正是课间休息
  孩子们正在游戏,喧闹
  我们经过注目凝视的谷物的田野
  经过西沉的落日
  我们在一座房舍前停下
  似乎是隆起的地面
  几乎看不见屋顶
  屋檐只是个土堆
  从那时已有几个世纪;但每一个
  感觉都比那一天还短
  那是我第一次猜出
  马头朝向永恒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