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per.people.com.cn/jhsb/page/2010-04/09/047/Page_b.jpg没什么意思,给劲松写的,写了后发了,收藏下来,做纪念
透过黑夜看到光亮
《 京华时报 》( 2010年04月09日
第 047 版)
□许开祯
储劲松的散文随笔集《黑夜笔记》(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我是当做诗歌来读的。因为作者写梦,写火,写天梯上的夜歌,这些文字,无一例外透着诗的灵气,诗的睿智。像黑夜里的点点星火,照耀着我们早已麻木的心灵,让我们锈迹斑斑的思想在他文字的敲打下渐渐复活。
《黑夜笔记》一辑是作者对人生、对这个世界理性的思索与深情的打量。文字自然、流畅,满含对故乡、对父母、对友人朴素而又真挚的感情。同时也是充满理性思辨的,思想的火花时时刻刻在跳跃,顺着他文字的脉络,我们能够触摸到记忆的长河。《草木昆虫》一辑更让我看到了一个诗性的孩子,面对世间其他生灵或物种时,流露出来的真情与挚爱。这是一个缺少爱的时代,也是真情被渐渐湮没的年代,荒谬成为真理,冷漠成为时尚,在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年代,任何意义上的对真情对人性的呼唤,都值得我们珍藏。
如今凭借内心的真实写作的人越来越少,像《黑夜笔记》的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痛或苦,思或行,以血淋淋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就更少。因为这不只需要才气,更需要勇气,还需要一双眼睛,能透过黑夜看到藏在深处的那一抹光明,看到黑夜投影到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一缕幽暗,以及希望之手拂去那缕幽暗时的艰难——这便是现代人的困苦。
作者的文字当然还存在不足。比如,对诗意的过分迷恋和对真理偏执狂式的追求,不能较好地呈现人性在各种冲突下所发生的裂变,以及裂变后那些岩石般的碎片。但作者有着一份执着,一份不悔,还有着对世界刨根问底的精神,任何形式上的不足最终都会被超越。艺术毕竟是心灵的产物,是内质的沉淀与打磨,是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多次冲撞后迸发出的火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