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许开祯
许开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84
  • 关注人气:6,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世风尘》一本可以信赖的书

(2010-04-07 10:41:33)
标签:

杂谈

 

 

 

对于一个自己熟悉的作家,我相信高和有创作经典的能力,不过这个经典跟那些自以为是的大家们理解的经典有质的区别,它的评判标准存在在我和高和这样的作者心里,我更相信,在当下诸多的畅销书作家中,高和是最有希望突破自己的。我期待着这本大作,并且很诚恳地向我的读者们推荐。读读高和吧,它的文字有一种魔鬼般的魅力。他告诉我们,活着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正是在这麻烦中,我们不断地找到活着的理由和活下去的信心,也正是在这麻烦中,我们逐渐褪去紧裹着我们的囚衣,寻找到赤裸裸的快乐。其实生命从生到死,就是一个快乐和痛苦搏斗的过程,思想总是在行为之下产生,并在幽暗处指导我们,它是行为的一种积淀和反思,一种提炼,一种上升。我们走了多少弯路,但相比那些一生走捷径的人,我们的生命会更饱满,更扎实,也就有更多的痛和苦,这些痛和苦最终夯实了我们的脚印,它告诉这个世界,我来过,我走过,我错过,但我终究明白。然后,我要闭上眼睛,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活明白了再死,这是我要说的最终的话。这样的话其实就隐在高和作品里,不信你可以去寻找。

 

 

下面系转载

 

 

 

 

我说不准《浮世风尘》好到什么程度

 

窦海军

 

2005年至今,高和在作家出版社就出版了10部长篇小说。当然,这些书并不都是2005年之后完成的,而是作家十余年文学准备的储藏。即使这样,高和也称得上是“高产作家”了。这十部长篇题材广泛,本本好卖,新浪读书点击排名第一的就有好几本,还有五本正在改编电视剧……可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艺术质量三赢。

然而作为这些书的责任编辑,我还是觉得高和能够写出分量更重的作品。于是2008年我便嬉笑着对他讲,别再这样写下去了,数量差不多了,停一停想一想吧,超越一下自我吧,照着大师的标准写一个吧……

高和并没有眼睛一瞪说:“我已经是大师了!”而是点头认同。

对高和产生这样的期望,是因为我粗翻了几部中国当代名著。这些长篇的作者常常被奉为大师,而且他们自己也很容易找到大师的感觉,但是作品却远不是高不可攀的那种,不仅超不过《白鹿原》,甚至连《废都》都没赶上。回过头来再品品高和,觉得他也没有低到哪儿去呀。

然而即使真的具有大师的潜质,可大师水平的作品却不是说写就能写出来的。对于高和的这个期望,将是长远的,甚至可能变成一个奢望。可接下来的事情,便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2009年北京的一个饭桌上,我和高和一起结识了一位华裔日籍。他出身武术世家,上世纪80年闯荡到日本。他想请高和以他父子两代的曲折经历为素材写一部长篇小说。素材确实有些味道,但我还没天真到会对这种家族传记命题作文寄予多高的期望。这个题材甚至连让人兴奋的卖点都没有。为了写作,高和不但频频侧耳倾听,还搞了一回东渡扶桑。

没什么期望,但好奇心还是有的。高和写到四五万字时,我要了来,一看,还真有点意思。2009年12月我开始编辑完成稿,结果我这个“阅读冷漠症”患者竟一头扎进稿子里,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个没完没了。掩卷之时,我尽量平复被强烈震撼的心灵,不由得自问;“莫非这就是一部具有大师水准的长篇名著?”

小说的时空跨度从伪满到21世纪九十年代,从东北到北京再到东京。人物涉及中国的草根阶层、权贵阶层、侵华日军、当代日本各色人等几十位。小说将父子两位武师的曲折命运写得有声有色,非常好看,这本是高和的看家本领。但是小说又绝不是只讲了一个草根品位、评书层次的精彩故事。拨开故事的浪花,我还看到了一部中华民族动荡、屈辱、苦难、挣扎、荒唐、道德沦丧的现代史。

小说的震撼力首先源自它历史的真实性和命运的悲剧性,但震撼力的核心,则是民族自省的意识和自我批判的精神。

书中父子两代与日本人的恩恩怨怨复杂而绵长,但作者却抛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视角,在尽量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对于民族悲惨命运进行了深沉的反省,对于没落的民族灵魂进行了痛苦拷问,并将这反省和拷问一直延伸到了人性的层面。我们一直斥责二战后日本的反省不如德国,那么我们面对自己近在眼前的血腥污秽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姿态呢?不反省、不认罪、不忏悔难道是黄种人的通病?其深层的原因到底是制度性的、文化性的,还是心理性的、人种性的?就此,《浮世风尘》的魅力不在于扇别人的耳光,而在于揭自己的疮疤,使淤积多年的污脓秽血缓缓流淌。这样的流淌是痛苦的,却又是舒畅的,它给人以希望的快感。

动笔之前,高和与我就有过一些理念层面的讨论,然而书中却不见那种自命不凡的、说教味道十足的、炫耀哲思的议论文字。一切都在故事中,一切都在被故事情节启迪了的、被人物命运感染了的读者的心里。我喜欢这样谦逊、朴实、不动声色的写作。讨厌的文字是作者讨厌的流露,可爱的文字也是作者可爱的反映。

为这本书起名同样煞费苦心,不同的是我毅然决定这次不再考虑市场、卖点之类的俗事了,并获得了高和的赞同。既然是大家闺秀,何必再叫“秋月”“海棠”“夜来香”?既然是大家闺秀,干吗还在乎脚夫店小二们的色眼朦胧?原本是高和侧重“挣扎”的内涵,我倾心“沉沦”的意境,含而蓄之,冠以不咸不淡的《浮尘》。结果网上一搜,重名,于是便叫了《浮世风尘》。其实对于一本厚厚实实的小说,书名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本书的终审意见里唐晓渡老师用了“丰满”、“厚重”两个词儿,很准。不过相对于买书的读者,写书的和编书终究还是卖书一丘之貉,所以读者的评价才真正是历史的回声。等书出来后,我还想让它到“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桌上溜达一圈。能够从评委们的眼神里获得点什么,对于作者和编者来说,一定也是件有益无害的事情。

                                   100125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作家出版社

                                    窦海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