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为什么卖不过八十后?

(2006-06-10 10:46:28)

我想,把八十后做为一个文化概念,是能成立的。文学界提出这个概念时,是为了方便对这一群体的集体评判,还有对这一现象的集体表述。没想,当这一群体中的个别写作者突然以异常火爆的姿态出现时,这个概念便超出了最初设定的范围,进而从文学范畴扩演到文化范畴。且不论这一表述或划分是否严谨,是否科学,但这个词,却已成了眼下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们无法越过的文学或者文化词藻。

任何一个概念,都会在特定背景下发生裂变或延伸,我们没有必要纠缠住这个词藻不放。但我们必须检讨自己,我们为什么卖不过八十后?

当文学走入市场后,最受冷落的应该是被界定为传统作家的群体,这里面最受其害的当属严肃类文学作家,如果说文学非要分为严肃和通俗两大类的话。不可否认,现今文学市场,除了那些功成名就的个别大家,很难有谁能理直气壮站出来说,我能写过八十后!况且就这些极为个别的大家的作品看,市场也未必能在八十后面前胜出。究其缘由,我想无外乎两点。

一是文学在长期的传统体制下,已越来越跟广大的读者所分离,这种分离一是因读者的阅读兴趣变化而产生,二是写作者与生活的严重脱节又加剧了这种分离。当写作者完全将写作导入技术或技巧化写作后,经验便决定了写作者的风格,而这种经验又与现实生活产生很大的背离。生活的日新月异必将给这些技术成熟者带来更大的困惑,到底是技术决定作品的生命还是其他?靠技术或技巧再造出的真实跟生活真实到底有多远的距离?这些距离又怎样地影响到作品的销量?

其二,当传统作家过于固执地把笔触探到所谓生活的底部时,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到了另一个阅读层面,它对阅读者的要求也必然要苛刻。这就是通俗作品为什么读者队伍永远大于严肃类作品的原由之一。时代的节奏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快餐性娱乐性阅读已成为新的主流,这一主流面前,传统作家表现出麻木无奈甚至力不能及。这就必然给更新的写作潮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被传统作家长期忽略的一个市场即中学及大学生读者市场在这一时期表现得突然活跃。我们过去有儿童文学,却很少有青春文学,琼瑶火后,这个市场仍被固执的严肃文学作家所不屑。万没想到,几年功夫,这一市场却成了中国最大的图书市场,进而成就了八十后的辉煌。如果从图书市场细分这一原则出发,严肃文学作家一开始便输了,而且输得很没面子。

这两点便是八十后迅速火起的根本原因,他们写出了这个群体的真实状态,也写出了这个群体的迷茫混乱还有无序,但他们的写作有一个重要元素——真实,真实在这里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再者,他们满足了一个巨大的新起的读者市场,一个令传统作家望尘莫及却有着丰厚利润空间和庞大发烧友群体的青春市场。

尽管严肃文学作家具备了成熟的经验和绝顶聪明的写作技巧,但失去的却是语言的鲜活和感觉的灵敏。在语言的敏感和准确上,我认为八十后做得很到位,他们的语言是他们自己的,独具个性魅力的,特别是他们用自己很叛逆的方式给汉语重新注入了活力,使得已经机械化的汉语再次具备了魅力。再者,他们懂得潮流,懂得创造,懂得随心所欲地使用语言。懂得用很简单的文字把自己独特的感觉抒写出来,他们中不乏语言天才。正是在这点上,八十后赢得了读者,特别是属于他们的这一群体。

更深的缘由在于市场。市场就是这样,流行什么,就有人操纵什么。在适应市场这点上,我们远不如八十后这么灵活。也没有哪只手愿意在传统作家身上来施展魔法,魔法只属于年轻。

八十后的成功和风靡,有巨大的市场作用,有庞大的读者群体,成功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成功,它是市场的成功,是青春的成功,是书商的成功,是文学进入消费式阅读后的成功。这种成功,既令人喜,当然也令人忧,但喜或忧,都不只在文学意义上。相信时间终将表明,任何流行,也就是淘汰。

我们不可能卖过八十后,我们也没必要卖过八十后,让八十后继续火,我们继续落寞,这很好,很自然。因为八十后的后面,紧跟着九十后。但真正的文学,却在落寞中,却在流行之外孤独而倔强地存在着。

文学就是文学,既不是操作,也不是流行,更不是火暴,它是持久,是永恒,是我们惟一需要用全部生命去体验的一种精神痛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