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见闻:亚洲国家馆

标签:
上海世博会亚洲国家馆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文莱 |
分类: 世博之博 |
俺这次上海世博之旅,主要目的是参观欧洲国家馆,所以亚洲的展馆进去的非常少,也就是几个东南亚国家,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文莱。在菲律宾国家馆花费的时间最长,除了欣赏菲律宾艺人们的民族歌舞表演以外,还特地去享受了一次菲式按摩,以便能够消除二天世博行的疲劳。所谓的菲式按摩,是一种菲律宾的传统按摩艺术,通过治愈之手、心灵直觉以及按摩技巧等方式以达到最佳疗效。这种疗法是根据古代菲律宾盛行的触手疗法,借助中深层次的压力结合平滑、流畅的动作帮助俺们恢复身心平衡。
中国国家馆,展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作为主题,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中,中国红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大气而沉稳,也易于为世界所理解。其中,国家馆居于馆区中央,上部最大边长为一百三十八米、下部立柱外边距为七十点二米,建筑面积二万七千平方米。馆高为六十三米,下方架空层高三十三米,以提供人们交流所用的开放空间。地区馆则高十三米,建筑面积约为四万五千平方米,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场。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天与地的对应关系。同时,国家馆的整体造型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为来源、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了灵感,不过并没有相互穿插的梁、栱、契等部件。而在地区馆的外墙上,还采用的中国古老的叠篆文字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信息。其屋顶平台上名为“新九洲清晏”的城市花园,则引入了圆明园中“九洲清晏”的概念。其中,“九洲”之首即为国家馆,取名雍,其他八洲则分别取名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建筑的边界则融入了江南园林的概念,以弱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建筑上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以符合环保的理念。所有的门窗使用的是低辐射镀膜玻璃,反射热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顶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净化雨水,以冲洗卫生间或车辆。而地区馆平台上的覆土层能够节约百分之十以上的能耗。
阿联酋国家馆,展馆的灵感源于其独特而雄伟的自然景观,富于传奇色彩的险峻沙丘,外形逼真到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察,都能清楚地辨识出沙丘的特征。展馆坡面高达二十米,微风吹来,你是否感觉到沙的流动?用手去触碰,却发现原来是魔术戏法。它表面的不锈钢面板呈现出一种富于变幻的色彩,从不同角度观察,呈现出不同色泽,由此来模仿流动沙丘的光感。
沙特阿拉伯国家馆,展馆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更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底部和甲板种满了沙特标志性植物:枣椰树。在地面和屋顶栽种外观类似椰子树的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掩映在枣椰树树荫下的展馆,如同一颗绿宝石;其被钢铁立柱悬空支撑起的圆弧形展馆,又像一艘宝船破浪前行。大船的构造更是高科技。主体建筑虽然没有一扇门和窗户,但光线十足,空气畅通。原来它不是从太阳那里直接得到光线,而是利用并转化光能。风则是从悬空的底部缓缓吹来,实现能源的环保利用。
印度国家馆,展馆设计灵感全部源自印度最古老、最气势效果图恢宏的建筑。展馆的圆拱形大门,建筑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Siddi
Syed”寺;广场地面为陶土与青石修建,灵感来自瓦那纳西的兰浦尔宫殿,通过内置水管实现制冷;中央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设计灵感来自桑奇佛塔,是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以及基督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俺们宛若置身于佛法圣地,找回内心的宁静。展馆使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均为可再利用材料。建筑设计中大力推行低能耗的手工材料,鼓励重复利用。采用最先进的制冷与照明系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小型风车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充分利用永久性的可再生能源。零化学物质的场馆设计,安全排放无污染。中央穹顶外覆各种草本植物,配以铜质生命之树,楠竹网格与钢筋混凝土的使用织就了一个吸音天花板。太阳能电池板、风车以及穹顶上草本与竹木等建筑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节能高效的理念。
菲律宾国家馆,展馆表面由透明材质钻石菱形物组成,当风吹过时,这些钻石菱形物会轻微地摆动,展现别样的视觉变化效果。外部四个面上均有“人手拼贴画”,醒目别致。进入展馆,不仅可以欣赏到菲律宾独特的风土人情,还能观摩精彩的文艺演出。当然最值得的是和俺一样,去免费享受下传统的菲律宾按摩(Hilot Massage),虽然只有十分钟时间,但这是菲律宾国家按摩队在给俺们服务,相信你也会跟俺一样,终生难忘的。
在享受传统的菲律宾按摩的时候,自然照片是禁止拍摄的,俺就拿她们的广告画示意下吧。
斯里兰卡国家馆,靠近中国国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