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2010-07-15 00:06:59)
标签:

上海

世博会

欧洲

法国

英国

卢森堡

俄罗斯

白俄罗斯

西班牙

分类: 世博之博

这次二天的雨中上海世博之行,基本都在欧洲区参观,先后仔细参观了意大利、丹麦、白俄罗斯、斯洛伐克、比利时和欧盟等国家馆,以及走马看花地欣赏了法国、德国、英国、卢森堡、俄罗斯、奥地利、波兰、瑞典、葡萄牙、西班牙、爱沙尼亚、荷兰、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国家馆的建筑。

 

法国国家馆,整个展馆建筑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法国国家馆在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材料以及环境保护方面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创新成果。从视觉上看似一座简单建筑物,它漂浮在一个超过整个展馆面积的水平面上。法方表示这种脱离地面的手法,能通过水的反射现象尽显水韵之美。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卢森堡国家馆,为了有别于其它展馆,并突出卢森堡这样一个被称为“欧洲绿色心脏”的国家的特殊身份,展馆的设计者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这实际上受到了中文传统译名卢森堡的影响。中文卢森堡的意思是“森林和堡垒”,所以卢森堡展馆自喻为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堡垒。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有很多大出口的壁垒,面向邻近的空间,由中世纪的塔楼包围在里面。展馆通过其建筑和使用的材料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典范,尊重自然环境,同时却能向城市居民和来访者提供现代化的舒适生活。卢森堡展馆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钢、木头和玻璃。其中开放式结构外表将由五百吨四毫米厚的耐候钢材构成。耐候钢又称考顿(Corten)钢,这类钢材具有抗腐蚀的保护作用,可以让场馆外立面无需保护漆。全身镀金的“金色少女像”由卢森堡著名艺术家Claus Cito先生于一九二三年创作,原坐落于卢森堡市中心宪法广场中央高耸的英雄纪念碑顶上。身着战袍的少女,微微欠身,呈献上手中的橄榄枝,鸟瞰整个城市,象征着自由和抗争。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英国国家馆,最大的亮点是由六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圣殿,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所有的触须将会随风轻微摇动,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也寓义深远,它就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可惜的是,俺在上海的二天,英国国家馆闭馆维修。照片上的栏杆刚刚完成油漆。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俄罗斯国家馆,展馆由十二个塔楼和悬浮于空中的立方体组成,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之根。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空部分以生命力。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奥地利国家馆,整个展馆远看如同一把平躺着的吉他,其外墙和内部装饰包含大量瓷元素,寓意自中世纪以来出口欧洲的“中国瓷”再度回到中国。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波兰国家馆,这座产生丰富视觉体验的建筑物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所组成,阳光可以自由透过缝隙进入大厅。当黄昏降临,变换色泽的室内光线穿透剪纸图案,使展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它还具有多个表面,一方面构成折叠的“剪纸板”,另一方面又构成有趣的几何形状的内表,空间灵活,可以创造性地分割成不同部分,为展览、音乐会和其它内部需要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瑞典国家馆,展馆由四个方形建筑连接组成,观众可以通过十字形透明玻璃通道,穿梭于各个建筑物间。从高处鸟瞰,会是一个什么效果呢?没错,是一面瑞典国旗!这个十字形还有一个特殊内涵:如果说灰色方块是代表城市,绿色方块则代表自然,那么两个方块逐步靠近、重叠的地方,就会产生一个十字形,这也是设计瑞典馆的一个创意来源,体现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另一个创意“趴”在外墙上。瑞典馆外墙覆盖有带孔眼的钢板,这些钢板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块与块间留有一定距离,远远看去,仿佛一张城市地图。地图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原形。由于特殊钢板的阳光反射作用,并且与建筑实体间存在间隙,因此也降低了馆内制冷的能耗。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葡萄牙国家馆,是占地二千平方米的租赁馆,展馆拥有一个以软木建成的外立墙。软木是一种具有葡萄牙特色的材料,不仅环保而且可以回收。选取这个有创意的环保范例,旨在在世博会上推广葡萄牙的形象。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西班牙国家馆,整座建筑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作外立面,整体外形呈波浪式,看上去形似篮子。八千五百二十四个藤条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将达到一万二千平方米,每块藤板颜色不一,它们会略带抽象地拼搭出“日”、“月”、“友”等汉字,表达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藤板用钢丝斜向固定,像鱼鳞一样排列固定,既牢固又美观。这些深浅各异的藤板都是在孔子的故乡山东制作完成的,不经过任何染色,藤条用开水煮五小时可变成棕色,煮九小时接近黑色,这就是这些藤板色彩不一的“秘诀”。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西班牙还未获得世界杯的冠军。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白俄罗斯国家馆,展馆外墙贴上了巨幅装饰画,上面绘有白俄罗斯城市街区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白俄罗斯。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荷兰国家馆,一条长约四百米的八字形街道,二十六个独立的小型展馆沿街分布,这就是充满奇思妙想的荷兰国家馆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现的创意。每幢房屋都是一个小展馆,展现荷兰在空间、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创新。各幢房屋都采用不同类型的装饰,迎合不同兴趣不同品位的观众。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爱沙尼亚国家馆,展馆外形色彩斑斓,讲述爱沙尼亚人在绿色环保方面的独特理念和智慧。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塞尔维亚国家馆,展馆在传统的塞尔维亚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造型极具现代感和空间感,外墙上大量的LED在夜晚呈现出绚丽的灯光,把展馆烘托得别样美丽。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罗马尼亚国家馆,展馆以绿色城市为主题,展示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现罗马尼亚人民致力于更美好生活的智慧。罗马尼亚馆的苹果外形和标志文字“GREENOPOLIS”体现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以及针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问题的以知识为本的解决方案。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克罗地亚国家馆,展馆外观的设计由红白两色组成,主色调为克罗地亚的大红色,外立面钢架插满白色小旗,迎风飘扬,动感十足。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斯洛伐克国家馆,断开的弧形墙面,代表着从过去向现在和未来的过渡。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德国国家馆,展馆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组成,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主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

 

上海世博会见闻:在欧洲区走马看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