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家卫花样年华梁朝伟张曼玉michaelgalasso |
分类: 网络文摘 |
在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中,我比较喜欢的是他的《花样年华》,看完《花样年华》感觉有一种说不出滋味,颓废的场景,MTV般的剪辑,迷离的音乐和旁白,尤其是喜欢片未的那一段音乐,真是有一种淡淡的暧昧感觉。如果说《廊桥遗梦》是象征“一夜情”的,那么《花样年华》肯定是在说“婚外恋”,不过要比《廊桥遗梦》要含蓄得多和好看得多。
下面是在一网站下载的关于《花样年华》的一个评论,真是概括而透切,为此特收藏下来,又新加了电影海报,权作2月14日的博客日记吧。
她与他比邻而居。
她先生与他太太以公干的名义偷欢。
余下二人渐生情愫。
最终他离开,她继续维系她的婚姻。
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故事,电影《花样年华》用去一个半钟头。随处可见铺陈的细节暗示,人物场景被一再精简。
家、公司、餐厅卡座、计程车、旅馆房间、有栏杆的窗户、檐下滴着雨、狭长阴暗的楼梯,高领裹身旗袍与白衬衣领带反复相遇。
那对偷欢的情人始终没有出现,他们籍声音、背影和邻人的问询存在着。四下不相干的人一直喧闹:煮饭、打麻将、搬迁、赌博、论人是非......
总是这样的,麻木的人生活比较快乐。
敏感的人呢?他们悲伤,他们一言不发。
他们被命运推到一起,共同守着爱侣背叛的秘密。
身边统共只有这么一个懂得心事的人,不免走的近了些。有闲言碎语传出来,女人倔强的说:“我们不一样,我们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感觉。”
男人沉默良久,慢慢的说:“已经有了。”
继而他微笑建议:“你就说先生回来了,要我不再找你。”
她一遍一遍喃喃重复着,忽然撑不住,伏在他肩头抽泣起来。是为他们各自的遭遇,还是为这场叫人惶恐的感情?
他抱着她。
这是他们剧中唯一的一次拥抱。
某日,他们隔着一堵墙,怔怔听无线电里传出的《花样年华》: 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
才知道这是一首如此凄楚的歌。
说说那些打动我的细节吧。
电话:
在剧中非常重要,它独自响个不停,然后被迅速、被犹疑、被悄悄或反复转叫着接起。最特别的情节有两处:
他打来电话:“是我。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没有回答。
他离开,她呆坐在旅馆的房间里,泪水不受控制的滚落下来。她对着空气轻轻的答:“是我。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走。”
三年后,新加坡。
他被叫来听电话:“喂?”随意的口吻。片刻之后,他渐渐低下声音“喂。”这时已经猜到是谁了吧。
她在听筒那端不出声,只轻轻的呼吸。
绣花拖鞋:
她曾穿了在他家里看小说,为避人耳目躲了两日,特意换了高跟鞋出来。那双拖鞋----一直被他带去新加坡,被她看见,拈起久久注视。
是他们记忆中最甜蜜的时光吧?
树洞:
他说---
从前人有了秘密压在心里,就去找一个树洞说出来,埋上树洞,秘密就交付出去了。
如此含蓄内敛,表面波澜不惊的古典爱情。
帷幔:
旅馆房间的门口,是长长的走廊,垂着红色的帷幔。
他打电话要她来,她披了件红色的外套急急赶来,通过回旋的楼梯跑上去,倚着栏杆大口喘息。暗红帷幕如潮水般的起伏,是暗示她此时辗转的心事吧?
音乐:
有许多音乐在剧中穿插,印象最深的是舞曲。
每次他们独处或静静相对时响起,暗示那些若即若离、似拒还迎的微妙情绪。
外表看来是安静的,但那些音乐不停催促着、泄露着。
镜子:
她从未展颜过,最多客气疏离的微笑。
只有一次,摄象机正对着镜子。正捧着他的小说展读,读到有趣的章节一头笑、一头念,同时招呼他来看。
重逢:
其实,他们是有过重逢的。
五年后的一天,她回到旧地。和房东太太寒暄间,她起身看向窗外,状若随意的问隔壁现在住了什么人。她语调寻常的说着话,泪水慢慢涌了出来。
也许正是同时,他在隔壁找人。他也问起墙那边的情况,也久久凝望着。
最令人心碎的是他们不知道曾经如此接近。
结局:
有许多次,我都认为这个片子应该完了。
比如那首曲子《花样年华》响起的时候;
比如他拿着话筒,迟疑的说“喂”;
比如她看着窗外,泪水涌出来。
但王家卫是这样安排的:他在异国说出秘密,掩好树洞离开;她在家轻快的招呼孩子走出去。
谁说凡事都会有结果?有时无疾而终是最可能的结局。
终于结束了他们的花样年华。
导演:王家卫,编剧:王家卫,主演:梁朝伟、张曼玉、潘迪华、雷震、萧炳林,摄影:杜可风、李屏賓,美术设计/剪接:张叔平,原声音乐:Michael Galasso 片长:1小时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