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暧昧时刻 |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放大图请点击:神龙兰亭序http://www.yingbishufa.com/ldbt/pic/2028_1.jpg
为什么俺要在博客上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呢?
其一、《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其二、既然《兰亭神龙本》为最好的摹本,那么它今天又在哪儿呢?就在俺后花园“天一阁”里面的凝辉堂内陈列收藏着,当然这是明代帖石“神龙本”的《兰亭序》,也是目前存在世上最好最古老的帖石,绍兴兰亭的《兰亭序》碑也是从天一阁拓过去的。对于象我这位不怎么喜爱书法的人来讲,也是爱不释手的。总是去有意无意地去抚摩那些用玻璃隔离的碑帖,冷冷的玻璃断了我想更深入地、虔诚地和古人对话的思绪。踏出凝辉堂的大门还情不自禁回首顾盼,一份留恋之情难以言表。 其三、宁波市长到大连市去访问,带去什么贵重礼物呢?就是这《兰亭神龙本》的拓片,我们知道从帖石上拓本是不能够多拓的,因为多拓了帖石会损坏。俺家的新居要是能够挂一幅《兰亭神龙本》的拓片该会有多好!有可能吗?有,我在后花园看到有这拓本购买,当然价格么,有点贵,但还是能够承受的。
现在该明白俺为什么要在博客上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