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在生活中,而不是生活在博里
今天早晨溜达到晓雨的小屋,发现她的告别书。晓雨决定要走,一定是有原因的,除了表示理解,我似乎没有其它选择。
晓雨走了,我们还能博多久?
大河奔流曾经写过类似的标题,我觉得这个标题我现在用更恰当。
晓雨是我们当中的一员,是我们的亲密博友,她如果走了,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更直接。
问题是,晓雨,你为什么要走?
当初来新浪博客的时候,没想到会投入这么多精力,没想到会坚持这么久,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朋友。以前在其它网站也注册过博客,有的半年没去了,有的密码都忘了。在这里能每天都来,能每天挤压几小时的时间来阅读、浏览,我想,都是因为认识了这么多很好的朋友。
对我来说,是朋友之间的交流,才能让我继续保持对博客的兴趣,是朋友之间的情谊,才能让我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来阅读、浏览、溜达、消遣。
但是,请记住万卉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也许能揭示问题的实质:
“博在生活中,而不是生活在博里”
也许,我们在博中花费的时间太长;也许,我们在博中耗费的精力太多。
当博客冲击了我们正常生活的时候,它在你生活中,就很难持久。
博客,我需要;朋友,我需要;友情,我需要;交流,我需要;对正常生活的冲击,我不需要!
博客,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工具,正常、科学的使用博客,它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扩展我们的生活圈子,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它能使我们极其方便地与在生活中很难遇到的各方面的精英,快捷、透彻地进行交流。
说穿了,我们在博客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是交流,我们坚持博客、保持对博客的兴趣、把博客当作有价值的工具等等这一切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能交流,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进行交流。
我们和那些为了点击率进行你死我活较量的明星博客,有本质上的不同。
明星、名人,为了点击率而博客;我们,为了交流而博客。
很难想象,当我们博客上的亲密朋友相继离去后,当我们的交流对象陆续走失后,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Yoyo走过,我相信她是短暂的离开,现在她回来了,但和过去的投入保持着距离。黑太走过,我相信她是情绪化的瞎折腾,她也回来了,一如既往地活跃着、折腾着、快乐着……
晓雨,你的走,是深思熟虑后的告别,这使我前所未有的感到失落。
你不该在本来应当高兴的元宵节,让弟兄们失落。你错了,非常非常地错了。
也许,为了能博客的更为长久,为了可以交流的朋友不再流失,适当地修改不好的习惯,科学地安排时间表,是我们必要而且必须的做的选择。
朋友们,为了友谊天长地久,咱们应当悠着点儿,也必须悠着点儿!
晓雨,衷心地说一句:希望你回来,咱们一起悠着点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