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送给南极,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
一个挂在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挂在晚上。
啦啦啦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种太阳。
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一个角落,
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因为很少通过电视频道来关注天气,所以我的手机定制了天气预报短信,每天下午基本上会准时送达。晚上睡觉前,我会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自己第二天的穿着,也可以决定第二天是否要带雨伞。
短信里预报的气温,日渐升高了,即使早上出门较早,仍能感觉到太阳的火热,站在车站等候公交车时,无意识地,我嘴上便哼起了这首儿歌——《种太阳》。
哼了没几句,第一反应便觉得,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局面,连南极和北冰洋都已经开始融化而直接影响到气候了,若果真如歌词里所说的,在那里再去种上太阳,那……不可想像;再想想,若晚上不再是晚上,月亮变成了太阳,那又是种什么景象?
好奇心驱使下,我上网搜索了关于这首儿歌的资料,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这首儿歌的作词,是来源于当年一个12岁的农村小姑娘发表的一首小诗,由著名作曲家王赴戎、徐沛东谱曲而成,在1988年的“六一”晚会上,由银河少年电视艺术团小演员首次演唱。
要说,这首儿歌的旋律确实优美明快,朗朗上口,并且它表达了天真的孩子可爱美丽的梦想,所以一直作为儿歌教材被传唱至今近二十年。
在网上搜索时,我发现原来已经不少的父母对这首儿歌的反智内容提出了质疑,甚至引申到“接受反智内容的欺骗,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如此严肃的层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创建文明社会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抨击。
虽然我不是“过来人”,但我能感受到,如今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有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的,“童话与反智,这是一个本质上的根本的区别”。
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看到周围的朋友们都在给自己孩子过节作准备,还真有些羡慕(这也多少是受了好友一篇博文的感染)。
我也在想,对于自己的孩子应该听什么儿歌,应该看什么童话书,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如果以后自己也身为家长,真是个需要作长远规划、深思熟虑的问题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