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看到一篇池莉早期的文章,文中她感叹自己当年的婚姻,仅仅只是因为当时特别想要有自己的房子。而婚姻的日子里,那套房子,真正属于她的却只有一张书桌。后来,她意识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其实是自由的空间,于是她放弃了那段婚姻,再后来,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池莉在文中幸福地描绘了一幅现代小资式的画面,也是我心驰神往的:在某个或阳光灿烂、或阴雨霏霏的下午,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在雍容华贵的落地灯下,在软软的沙发或躺椅上,捧一本香书,品一杯香茗,那般悠闲,那份恬静,那丝惬意,那种自由……
上半年,突然很想买房,多方打听后终于看上了一处房子,与房主谈了两次就冲动地定了下来。后来,因为那房子的证件问题,加上同事提醒的房子周围空气环境的问题,我最终放弃了。
想买房子,是因为太想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私密的空间了,稳定、踏实、随性、自在。而我也以为,即使是再简陋的房子,只要是自己的,都会有家的感觉吧。
今年上半年,因为周围朋友们的关心,我不得不接受了几次的相亲。每个相亲的对象,有个相似之处:有房一族。我心知,这是朋友们有心为我选择的条件,因为她们认为女孩子不需要自己掏钱买房子,找个有房的嫁了就成。
起初我还会与她们争论一下关于房子与婚姻的关系,我是觉得,对方若经济条件优越自然更好,但我并不愿意因为一所房子或者说一堆钞票而决定嫁给谁。可我知道,朋友们中间似乎有人是无法认同我的想法的。
后来,我发现,周围很多人特别是80后的女孩子,真的就和我的想法不同,她们会很希望甚至千方百计地制造机会嫁给有钱人,让自己哪怕是躺在钱堆里哭都愿意。于是,为了避免“越描越黑”的嫌疑,我不愿再作解释。
对房子的概念,可以等同于我对“家”的概念,虽然我不绝对地认为“家”里必须有男主人,但我对家的认知和要求,有时候又微小到细节:
我喜欢,不管多晚下班回家,都能看到家的窗口透出的那缕温暖的灯光;
我喜欢,不管工作多累多忙,总能听到家人告诉你说等你回家吃饭;
我喜欢,不管多少压力在身,只要回到家里就有个依靠的怀抱;
我喜欢,……
嫁给他,还是嫁给他的房子?
和他成家,还是和他的房子成家?
其实,这当然不算是原则性的问题,所以我能想像,有个性、有主见、情绪化的我,可能会因为某个相亲的对象有房子而对他第一印象较好
,但也可能会因为某个追求者没有能力买房而不愿意多给他一次机会
。
也许,我是因为不想让自己落入那种俗套之中,所以才希望通过拥有自己的房子,来区别于那些过于现实的女孩子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