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喜马拉雅》今天举行了盛大的全球媒体观赏会,有130多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参与了影片的观赏和与主创人员的见面。其中欧美媒体大概有50家左右,亚洲媒体大约有80余家。媒体观赏会后,大部分媒体对《喜马拉雅》影片的艺术质量都予以了肯定,电影画面干净、节奏缓慢、用镜平实,都认为这是一部不错的艺术电影。 我在媒体观赏会的现场和各国的媒体进行了交流,听了他们对影片的评价,从中不难看出各国媒体对艺术电影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这和艺术电影在各国的受重视程度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就拿《喜马拉雅》来说: 欧美媒体:对《喜马拉雅》普遍反映比较好,比较认同,打分也比较高,认为影片会得到观众的认可,艺术和商业上都会有所收获; 亚洲媒体中的日本媒体:对《喜马拉雅》反映也比较好,打分也较高,对市场前景也比较乐观; 而亚洲媒体中的韩国媒体、香港媒体和中国媒体:虽然都认可《喜马拉雅》是一部很好的艺术电影,但对影片的商业市场前景和票房情况却并不乐观。 由此可见,艺术电影在欧美国家和日本有着较好的生存土壤和市场空间,观众和媒体会较为认同,而在渐趋功利和愈发被大片所左右的中国、韩国、香港等地,艺术电影被挤压的生存空间是越来越小了。 其实,现在艺术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了。这次在釜山,和许多各国的选片人、买方卖方进行了多次的交流沟通,发现大家对艺术电影的态度是日趋保守和无奈的。许多欧美的买家、日本的买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对艺术电影追捧有加了。以往,一部好的艺术电影,只要能在国际电影节上获个奖,很快就会被欧美买家、日本买家围追堵截,也很快就能把全球版权卖出去,而且是买断式的付款,不但弥补了电影的制作成本,而且大多能有所盈利。但近两年,欧洲和日本的观众不再向以往那样对艺术电影情有独钟了,艺术电影的市场萎缩现象确实是愈发严重了。买家没了市场,自然很难付款买单,艺术电影的前景真是堪忧。 我们这些电影投资人、选片人、买方卖方,大家都在互相探讨,未来,艺术电影到底该如何发展,何去何从?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