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墨攻》拉开贺岁大战,三十部影片挤独木桥”的文章。文章中指出,随着本月23日《墨攻》的上映,今年贺岁档的战幕也提早拉开。往年电影的“贺岁之战”一般都从12月中旬开打,持续时间不会超过60天。可今年的第一部“贺岁片”《墨攻》在11月23日就早早上映,把贺岁档期提前了将近一个月,让今年的贺岁档长达86天。在86天中,上映的影片数目将超过30部,大多数都集中在一头一尾,中间则是《黄金甲》一枝独秀。很多片子为了躲《黄金甲》相应调整了档期,结果导致贺岁档的两头,尤其是尾部拥挤不堪。刘伟强的《伤城》、李少红的《门》、张杨的《落叶归根》、尔冬升的《门徒》、《男才女貌》、《心中有鬼》、《别拿自己不当干部》、《惊涛大冒险》、《007之皇家赌场》等多部影片都将在《黄金甲》后上映……
看了这篇报道后,我的心情颇为沉重,中国电影市场的不合理性,由此可见一斑。
电影档期对一部电影票房的成功与否,确实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如果一部电影票房成绩的好坏,完全被档期所左右,而不是因为故事、因为导演、因为演员,这些影片本身的内容,造成对观众的吸引,那么这部电影也称不上好电影。
今年的《黄金甲》是很出众,别的影片想绕过与它的竞争无可厚非,可大家如果都想挤上“贺岁”这条船,都想从“贺岁档”上分一杯羹,“贺岁档”的蛋糕再大,也不是无限的,分的人多了,恐怕到头来结果都好不到哪儿去。到明年“贺岁档”结束的时候,“几家欢乐几十家愁”的状况,是再所难免了。
其实,电影的成功与否,真正取决的还是影片本身。故事不好,导演不力,演员表演不到位,再好的档期,再大的宣传也没用,这方面中国电影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冯小刚的《夜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中国电影不应该只指望一个“贺岁档”,中国电影市场也不能只有一个“贺岁档”,观众希望的是在一年的各个时段都能看到好电影。各位电影制片商们,大家努力吧,别把眼睛都盯在“贺岁档”上,多拍好作品,多创造些别的“贺岁档”出来,中国的电影才有腾飞的希望,中国的电影市场才能发展的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