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师园地 |
咨询手记——老师,您能替我保密吗?
一切都需要艺术,在这个特定的情况下,是延长悬念的时间,还是先转移目标?
沉默了三分钟后,我拉起她的手,她的手很凉。“今晚月光不错,陪我去学校草坪散散步,好吗?”
我和她一起,慢慢享受月光的柔和。她的手不再抖得厉害。“你看那云,像什么?”我问。
这时候,她的脸部肌肉也放松下来了,她为自己的话多了一种风趣、一种巧思、一种惊奇而精神十足。
她轻轻地啜泣,很压抑。看来,“偷”这个字眼像扎入她灵魂中的一根刺,她无法拔去,尤其是看到老师同学的目光就怀疑被人识破了她,所以别人的目光让她特别难以忍受。如果思想上被一根刺扎着隐隐作痛,又如何正常地学习生活呢?痛苦可以压抑,但鲁迅有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意识到,我必须帮她先剔除掉心里的刺。但这样的时刻,不是批评的时候,因为她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况且她行为的背后,也许是有什么原因的。我理解地拉了拉她的手。她明白我在关注她,刺痛仿佛缓解了些。
这次辅导到此为止,我想效果还是不错的,我引导她说出了心中的那个结,并帮她解开。以后,我才了解到,颖是个非常不错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许因为心里压力大,一时不得排解,竟一时做了错事,幸亏我没有草率地对待这个问题。
我再一次体会到,遇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教师不应对学生作强制性的说理和武断的要求,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而是要注意契机,注意分寸,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或有内涵的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做到润物无声,“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因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