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利:用执著和诚信的支点翘动理想与成功

标签:
砖桥永翔支点钢材肖家利周宁财经 |
分类: 社会评论 |
用执著和诚信的支点翘动理想与成功
——记宁德上海商会名誉会长肖家利
http://s1/middle/47349ddeg8cd02d993e40&690
平易、平常、平实的企业家
小平头,中等个子,略微发福的身材,穿一件黑色皮衣,没系领带。说话时,近视镜后面的眼睛亮亮地盯着你,显得专注而诚恳。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刻意谦逊,更没有财大气粗。我猜想,这个曾经担任过中学物理教师的中年汉子,当年与同事、学生对话时,也一定是这种表情和语气吧。这反倒使我感到有点意外。因为,在市场经济狂潮激涌的当今,“不差钱”的大企业家们,往往很难掩饰住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矜持与豪气。然而,在上海永翔砖桥钢市董事长肖家利先生身上,我看到的是平易、平常、平实。
那是今年1月份的一天下午,肖家利先生终于挤出时间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我的采访。2008年金融风暴肆虐的时候,我也曾对他作过简短的访问。仍然是这间董事长办公室。大约二三十平方米,敞亮而简朴。一张宽大的酱红色办公桌,后面是一排同样颜色的书橱,上面排满了厚薄不一的书籍、奖牌和奖状。办公桌前便是会客区,沙发和茶几圈成半圆。加上墙角处的盆景和墙上的镜框墨宝,如此而已。如果说有稍许变化,那就是现在的新沙发代替了原先的表皮已磨损的旧沙发。肖家利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在我对面随意坐下,便开始了我们的谈话。
周宁人在长三角创造的企业奇迹,已经人所尽知。尤其第一代的创业者——开路先锋——几乎人人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一篇感人的报告文学。而实际上,周宁在沪企业人的事迹早已屡屡见于报刊杂志和影视媒体。因此肖家利再三表示,他的创业经历跟许多人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新鲜内容。我同意他的见解,但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周宁在沪企业的成功人士虽然多如繁星,但每人一定都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轨迹,这才构成了一幅纷纭繁复的市场经济的“清明上河图”。肖家利点头赞同,然后若有所思地像是发问、又像是自言自语说:“要写周宁在沪企业,周宁人有哪些特质?什么是最有代表性的?周宁人成功的机遇?如何去提炼、概括?我看现在还没有几个人概括得好。”
什么是周宁人的特质?这确实是一个大题目,一个值得花心思研究的课题。既是周宁人的特质,当然指的是共性的东西,而共性是孕育于个性之中的。眼前这个中等个子的、不像企业家的企业家,就很有个性。一个中学教师,文化人,如何成为一家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的掌舵人呢?
肖家利1980年毕业于福建宁德专科学校物理系。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周宁县,先后在周宁二中、周宁一中担任物理教师,有12年的教龄。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被县一中推上物理教研组组长的位置,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1991年被选为县人大代表。一条五彩的人生之路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然而,正当人们纷纷向他投去羡慕和钦佩的目光时,肖家利却作出了下海经商的决定,成为当时教师队伍中几个最早下海的教师之一。
古希腊伟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动地球”。从某种角度说,科学家也是诗人,因为科学家的想象力是瑰丽奇巧的,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科学。不过,科学家的想象依据严谨的实验展开,而诗人的想象则凭借形象的翅膀飞翔。学物理的肖家利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定有过多种设想。虽然他回忆这段历史时轻描淡写。实际上,他创业人生一直在遵循一个原则:找准一个支点,不断寻求突破,十几年的创业历程不断印证着这一原则。
1993年,他辞去教师职位,先后在汕头、成都办过企业。1994年,他最终选择了上海,开始融入周宁人赴沪创业大军。而后是滚打摸爬,跌跌撞撞,直到2002年12月,创办了上海永翔砖桥钢市,他才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基地。如果说,在这之前的经历,是他初探商海水深水浅的尝试,那么上海永翔砖桥钢市的开业,便是他博弈商海的正式亮相。面对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他以少有的冷静、缜密的思路,深邃的眼光,果断的措施,走出了选址、管理、品牌3步关键性的棋子。
选址砖桥是他走出的第一步好棋
上海永翔砖桥钢市位于松江区沪松公路5050号,归属于洞泾镇。那里原是一片阡陌纵横的田地,低矮、简朴的民房点缀其间,远离地铁,人气不旺,交通不便捷。经营钢贸业的人都知道,那些动辄数吨至十几吨重的钢材,如果没有火车、轮船运载,单靠卡车是很费事的。上海当时可供选址的地块不少,因此许多人对这块未开垦的“处
女 地”并不以为然。
肖家利以物理实验般的严谨,认真考察了砖桥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的经济布局。当他站在这片辽阔的土地边上,感到了它的沉甸甸的分量。他了解松江悠久的历史渊源。松江是秦代建镇、唐代设县的历史名城,人杰地灵,人文底蕴深厚,素有“上海之根”的譬喻,且幅员辽阔,腹地深广,毗连江浙发达地区,现在又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工业制造大区,闵行、青浦、奉贤、金山四区烘云托月般环绕四周,共同撑起了上海工业用钢的半壁江山。但是在钢贸业领域里,目前这里还是一张白纸。然而正因为是“白纸”,更使肖家利心驰神往:只有一张白纸才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在企业界拼搏将近十年的他,终于找到了可以施展才智的用武之地了。
“找到一个好场址,便是成功的一半。”肖家利对他的同伴如是说。他相信在人口密集的上海市,这一大片土地的后劲是不可估量的。而且,凭借上海强大的区域优势和强劲的开发势头,不出几年,砖桥这块暂时沉寂的土地,一定会焕发异彩,会成为上海地区最重要的催生gdp的“风水宝地”之一。
果然如他预想的那样,短短几年,永翔砖桥钢市就火开了。特别从2003年以来,当上海钢贸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随着钢材价格直线上升,吸引了大批周宁老乡涌入上海市场。一时间,所有的钢贸市场都铺面紧缺,供不应求。永翔砖桥钢市内外铺面全部爆满。为了能租到店铺,许多人走关系,托人情,提前预定,抽签定夺,后来还出现店铺转让交易,转让费甚至高达30万元。
如今在约360多亩地的永翔砖桥钢市里,聚集着700多家入住企业,绝大多数为周宁在沪企业。走进永翔砖桥钢市,如同进入周宁一条街:乡音弥漫,亲切可感;生活习惯,耳熟能详。而且“巫医百工”应有尽有,配套行业、配套设施,悄然出现,砖桥俨然是雄踞一方的钢贸城。肖家利在这里组建了上海永翔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钢市的“旗舰”,麾下齐集数百艘企业“战舰”,他们构成和谐的“方阵”,开赴致富的海洋。
永翔砖桥钢市的飞快发展,也提升了泗泾、洞泾的经济繁荣。市场门外的公路两侧,铺面纷纷建立,绵延数百米。伴随着,各种服务行业应运而生。每天人来人往,货运车穿梭不断。现在,地铁已延伸到它的脚下。一个以永翔砖桥钢市为中心的建材集市在这里灿然崛起。肖家利也因此成为周宁在沪企业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规范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是他的两大法宝
选好场址是为长远发展找到了合适的支点,而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则是撬动理想与成功的两大推动力。
何为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市场和企业的行为,坚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也许是多年当教师养成的习惯,他将严格的治学精神和教学方式带到市场管理上来。办场后,他首先抓市场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论企业做得多么出色,他仍然低调从事,跟下属一样上下班,定期听取汇报。遇到难题,亲自出面处理。如同批改学生作业一般,对每一项工作的布置、落实,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一一指点,逐项检查落实。在同笔者交谈的短短一个多钟头中,就有九次来人来访。有的请示工作,有的送来某项工作方案。每次来人,肖家利都站起身走回办公桌前,正襟危坐,仔细听汇报,或且认真看方案。然后一边口授意见,一边拿笔在方案上快速批示着。来人走后,他又坐回沙发上,抱歉地说:“没法子,事情太多了。”继续接受我的采访。
在这个有700多家企业、住着大约六七千人的大型钢市里,事情之多之杂可以想象。但这个钢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杂而不乱,忙里有序。场内道路四通八达,大小汽车进进出出;堆场上,各种钢材绵延起伏,或呈井字重叠,或呈梯形堆放,分区分块,井然有序。行车缓缓移动,吊机凌空托举,员工在认真操作。由于每堆钢材都挂有仓位、卡号的标识,使操作便捷而又安全。这也是市场开业七八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
然而,规范化的管理,并不是一开始就为大家所接受。开业初期,仓储管理基本处于粗放状态。货物堆放随意,杂乱,库存钢材的货号、规格、种类、盘盈盘亏、先进先出、堆放位置等等信息只装在保管员一人的脑子里,其他人很难插得上手。由于仓储混乱,导致现场作业效率低下,而且还经常发错货,使企业和客户深感不满。市场管理人员决定给全场的货物挂卡号、仓位标识,分区分类存货。如图书馆的分类保存,便于快速查检。决定一出,保管人员却不乐意了。因为要给几十万吨库存钢材“挂号”“定位”,前期工作量必然很大,因此抵触推诿,不愿配合。终于有一次,一个保管员没有按规定做被处罚,便想撒手走人。肖家利得知情况,明确支持管理人员,提出宁可停工三个月,也要把钢材按卡号、仓位分类储存,以便规范进出库管理。现场主管和保管员见肖家利动了真格,只好勉强同意。后来的结果是,规范管理后,大大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操作的快速、便捷使现场人员尝到了甜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员工发自内心说:“还是这样做好。”砖桥遂成为上海地区最早实行固定仓位、卡号储存货物的钢市之一。
何为人性化服务?“入住企业需要什么,市场就尽可能地提供什么。”这是肖家利经常挂在嘴上的话。从大到融资、信息等等服务,小到全场人的吃喝拉撒,市场都实实在在考虑到。肖家利经常对属下说,要留得住企业,使人家能维护市场大局,一定要搞好服务,以诚取信。
大约2003年起,地价开始寸土寸金般的飙升。面积达360多亩的永翔砖桥钢市,成了一块炙手可热的“风水宝地”。于是有朋友问肖家利,是否可利用这个机会拿土地换利润?肖家利的回答是:作为商家,追求利润,固然天经地义,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并不是所有的利润都可以追求。如果我是依附于市场的企业,我会怎么想呢?当时就有一个“现实版”摆在面前:某外地企业主在附近盖了一个市场,吸引了很多公司进驻期间。当许许多多业主被套定之后,他自己却出卖了地皮,拍屁股走人,致使所有入住企业进退维谷,怨声载道。这等哄人上楼,拆人楼梯的事,是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企业家所不为的。他必须对数百家入场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老乡企业——负责。他对笔者说,人家信任市场,把钢市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实指望大树底下好乘凉。你卖地走人,如同把大树移走,那还不把底下人晒死?他在坚守阵地的同时,也守住了自己的诚信声誉,使许多入住企业心甘情愿固守砖桥阵地,自觉维护市场的大局。
建场以来,凡有出台改革措施,肖家利必先征求各方意见,后做决断。每年市场都分别在年头和年边召开两场例会,由入住企业代表、市场管理人员、党支部支委成员三方参加,让大家畅所欲言,对市场各项工作、制度提出批评建议。曾有几家企业因有意见而拒交电费。市场管理人员请示肖家利。肖家利说,这是他们不了解真相的缘故。他请党支部成员协助作解释工作,便轻轻化解了矛盾。
在金融危机猖獗的日子,钢材价格涨跌无序,业主叫苦不迭。为了尽量减少入住企业的损失,市场采取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在担保管理上,适度放宽,灵活掌控。虽然市场可能承担更多的风险,却帮助了企业顺利过冬。永翔砖桥钢市也因此获得更多的信赖,保住了昔日的繁荣。所以市场工作人员由衷称赞道:“肖总看问题着眼于长远,跟他干工作感到有奔头。”
品牌的生命在于不断开拓更新
如果说永翔砖桥钢市的品牌,是通过优选场址、规范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从长远看,要使品牌长盛不衰、永葆生命力,还必须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
正当永翔砖桥钢市独占松江区鳌头之际,2005年8月之后,在上海及周边江浙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量的钢材市场,新开办的钢材市场在基础设施投入、市场功能布置等方面都要比老市场优越。肖家利意识到更新自我,提升品牌刻不容缓。因为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如树木,只有时时维护它,促它不断生长,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反之若不注意维护,停止生长了,它的生命力也就会慢慢萎缩下去。
永翔砖桥钢市的品牌是什么?就是它的诚信品质、人性
在市场里,他每年都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的研讨会,对市场品牌进行认真评估。他要求所有入住企业必须重视产品质量,多年来坚持开展年度诚信企业的评选,以提高入住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意识。他经常对属下说,诚信乃立业之本,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所以,永翔砖桥钢市率先将质量技术监督人员请进市场,设立质监服务站,自觉接受监督。
当2003年、2004年钢贸交易的高潮期过去后,周宁在沪企业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许多企业主开始寻找新突破,在提升企业品位和现代化含量上下功夫,公司总部进驻现代写字楼渐渐成了时尚。肖家利意识到,市场如同一艘逆水行舟的大船,不进则退。他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我,提升市场的档次,因为这不但关系到市场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市场的存亡。在他的倡导下,3栋8层的写字楼在市场一侧拔地而起。同时,在沈砖公路边上,还有6栋写字楼被他列入投资计划,不久后也进入了建筑实施。
2008年,在金融风暴最肆虐的时候,肖家利北上连云港,承租了一个码头,260亩面积的大型永翔钢贸市场开始筹划启动。南下东莞,400多亩的永翔钢贸市场在规划建设中。同时在南京,也有一个码头归入他的旗下。占地600多亩的南京永翔钢铁物流园区,已被南京政府列入了重要发展计划,有可能成为华东重要钢铁集约经营地。此外,他还涉足金融担保、房地产等多项产业。在长三角、渤海湾、珠三角都留下了他的匆匆身影。正如没有人说的清楚,周宁人创办企业的终极目标,同样没有人说的清楚肖家利的终极目标,他的企业还会向何处发展?
望着眼前这个戴近视镜、个子不高的中年人,我再一次为周宁在沪企业人的智慧、勇气、魄力所深深感动。什么力量支撑着肖家利,不显山不露水,却能把事业做着这么大,这么令人目眩神迷,使他成为周宁在沪企业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我想起第一次采访他时,他提到“周宁人特质”这个课题,也许可以用长长的一段文字去表述,但我担心未必会获普遍认同,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通过肖家利先生的创业历程,通过他创办永翔砖桥钢市,以此为支点,坚毅不拔地、永不满足地,不断推动事业向外向上发展,倒可以从中感悟周宁在沪企业家特有的共性
吧。
注明:本文内容属《上海闽东人》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