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奥运之吻”比1946“胜利之吻”更加珍贵

(2008-08-16 09:09:19)
标签:

奥运之吻

胜利之吻

民族

仇恨

救赎

体育

奥林匹克

战争

和平

 “写在鸟巢边上”之四 http://blog.sina.com.cn/mengbo


北京奥运如火如荼,赛场刀光剑影,令人荡气回肠。与此相应的是,还有一些温馨场面比如赛场里的三个亲吻就令人难忘。


第一吻,811日,男子62公斤级举重冠军张湘祥夺冠后亲吻杠铃。这一吻,是激情和感恩。第二吻,89日,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捷克女选手埃蒙斯与美国丈夫马休拥吻。这一吻,是浪漫和爱情。


第三吻,810日,女子10米气手枪颁奖仪式,铜牌得主格鲁吉亚的妮诺萨卢克瓦泽主动与银牌得主俄罗斯帕杰琳娜亲吻。彼时,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激战正酣,千余无辜平民死亡。


这一吻,更加感人。因为它是对人类疯狂的一种救赎。这一吻,无法抚平我们内心的创伤,也无法挽回那千余被涂炭的生灵。但它已经让我们倍感珍惜。幸好,我们还有体育。


联合国秘书长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呼吁:我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联合国大会一道呼吁所有正在交战的人遵守休战。请他们放下武器,哪怕只是暂时放下武器。这样,奥运会尚未开始,人类就可以宣布已经获得金牌。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是海水。一边是和平,一边是战争。很遗憾,人类失掉了这块金牌。这一吻,在战争的阴影中给我们带来了阳光,在仇恨的逼仄中透出一种宽容。我们不幸看到了仇恨,我们也有幸看到了友爱。

这一“奥运之吻”,堪与1945814日美国水兵麦克杜菲和白衣护士伊迪丝库伦谢恩在时代广场上的胜利之吻相提并论,甚至更加珍贵。


胜利之吻是战争结束、和平驾临的庆祝,是胜利者之间的忘我陶醉。而奥运之吻则是对战争的不合作,是对战争的抗议,是“敌人”超越国家利益的和解和友爱。


帕杰琳娜说:“我们是真正的好朋友,友谊保持了很长时间,我们曾一起代表俄罗斯比赛。体育应该超越政治,体育就是体育。” 帕杰琳娜道出了体育的真谛,道出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吻对奥林匹克的诠释,超过了任何讲章,超过了任何说教。


“奥运之吻”让我们反思,人们为何不能像运动员一样,超越民族和仇恨,因相逢而相知,因相知而相爱。人类除了战争之外再也找不到化解仇恨的路径和规则了吗?


从来没有一场好的战争,从来也没有一场坏的和平。和平不会主动降临,她需要每个民族都献出“奥运之吻”。

孟波 2008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