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哀悼日是中国人的自我救赎

(2008-07-17 23:11:55)
标签:

汶川

地震

灾难

纪念碑

哀悼日

杂谈

    也许你眼里还有泪光闪动,也许你胸中的悲恸还难以抚平。天地何其不仁,夺我多少骨肉同胞,毁我多少美好家园。

  然而,当泪痕拭去,悲伤抹平,地魔掀起的惊涛骇浪复归平静之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下探到水面以下,打捞应有的收获?在这次灾难中,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我们能够收获些什么呢?

  除了爱和痛,除了感动和悲情,除了人性美,除了相依为命和相濡以沫,我们还能收获些什么?

  人,以及人的尊严。这是我的答案。正如我们最大的失去是人,我们最大的收获也是人。我们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了骨肉同胞,我们最大的收获也莫过于骨肉同胞的尊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死亡一开始就没有隐瞒,不断刷新不断公告;救援一刻也没有停歇,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亘古未有地设立哀悼日,13亿中国人为遇难同胞默哀;灾区呼吁国际救援队支援;大批国内外记者可以在现场报道……

  在灾区,高于一切,人性的旗帜高高飘扬。旧思维被丢弃,地震现场的惨烈以及救灾中的忙乱,都不再顾忌和掩饰,一切为让开了道路,一切为尊严做出了牺牲。

  人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瓦砾下不再是统计表上的阿拉伯数字,而是一个个令你牵肠挂肚生死相依的爷娘妻子。党报在头版上刊出醒目评论文章: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第一个哀悼日,13亿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时间为死难同胞凝固了三分钟。为民众志哀,为普罗降旗,曾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原来竟也这么简单,竟也这么美,这么动人。就像歌里唱的,原来爱就是那么简单

  把写在纸上的承诺,请下纸来。把喊在嘴里的口号,落到地上。把人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一切都变得简单。以人为本,不是以抽象的为本,而是以一个个人为本。你不能不爱国人却爱国,只爱人民不爱人

  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就像一面放大镜,让我们从抽象的人民中发现了一个个人,从拥挤的人群中找到了一个个清晰的面孔,找到了一个个人的尊严,找到了一个个人的价值。

  毫不讳言,透过这面镜子,人们也能看到许多问题。为什么学校房屋建筑质量那么差,垮塌的比例那么高?是谁在天天高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新中国成立以来级别最高的地震,为什么事先没有任何预警,这里面究竟有多少经验教训需要检讨和反思?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冒险救人时,为什么没有一点迟疑?媒体在采访废墟下的坚强时,为什么多了无所顾忌而少了职业伦理?

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还可以感喟世界对生命的尊重。

远在万里之外的秘鲁政府,率先设立哀悼日悼念中国地震遇难者。这让中国这个一向讲究仁义道德的礼仪之邦陷入了最大的不义。好在中国人很快完成了自我救赎,宣布519日为全国哀悼日。当然,还有日本救援队一名队员回国后,因为没有能救活一名中国人而准备辞职。

  灾难既然无法逃避,我们只能选择承受;灾难既然只能承受,我们必须选择坚强。但是,选择坚强不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灾难,而是为了避免下一次灾难。如果历经劫难,却不能吸取教训,只能是一种愚蠢。如果历经悲剧,却无悲剧意识,只能是一种耻辱。

  一个国家再没有比从灾难中崛起进步更快的了。但是,灾难并不必然带来进步。只有勇于反思,勇于复盘,才会浴火重生。

  我提议,为汶川大地震立三座纪念碑:一座纪念碑,把所有死难者的名字一一刻上。让生者有不朽的爱,让死者有不朽的名;一座纪念碑,刻上 5·19哀悼日,希望对普通死难者的哀悼成为一种惯例;一座纪念碑,把学校豆腐渣建筑承建者的名字一一刻上,中华民族永远不要重复这样的耻辱。


注:原载08.5.26《新京报》评论周刊。原标题:《我终于找到了你,在拥挤的人群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