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欧洲之旅 |








在“有着地中海城市少见的纪念性财富和活的历史”的巴塞罗那,任何一个异地游客的眼睛与腿脚怕都不够用。与其细阅厚厚的旅游指南书籍,不如住进哥特区兰布拉斯大街周边的任意一家旅店,拿一张地图直接走出去便是。不留心走到一处莫名的所在,随时可以发现令人驻足流连的古老建筑。巴塞罗那的市民,一些人直接拥有这些远超乎金钱意义的财富,而另外一些人,比如那群踢球的天真小儿,他们浸淫其中,并不知道周遭造物的传奇来历,但总有某种不可眼见和言说的东西,无时不在悄悄地渗入他们的血液。
巴塞罗那拥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属两位19世纪末“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建筑大师:1984年被列入“遗产”名单的奎尔宫、奎尔公园和米拉公寓是安东尼·高迪的作品;1997年被列入“遗产”名单的圣克劳医院和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则属于路易斯·多米尼克·蒙坦纳。
勒塞普斯广场的奎尔公园也是免门票的公有财产,早上不少居民在山间小道上晨练或遛狗。每天上午九十点钟开始,趴着著名变色龙的入口台阶上便拥挤着游人,蜿蜒着彩色拼贴图案石椅的中央广场上,有台湾口音的小女生激动地叽喳:“就是在这里耶,杉菜没有抓到道明寺的气球。”很多中国的青少年知道巴塞罗那,还真要归功于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曾在此大量取景。








半山一幢粉红色小楼是高迪建造公园时的住所,他在此居住20年。现在这里是高迪博物馆,参观要收4欧元的门票,一问之下,果然又是非国有财产。“它属于‘神圣家族’。”卖票的女士说。她说的“神圣家族”,其实是指1866年西班牙书商、虔诚教徒博卡贝拉成立的“圣约瑟夫教团”。它在1881年购置一片土地,打算兴建教堂供奉“神圣家族”———耶稣的十二门徒也即最早的布道者———来反抗工业化日渐强大时期社会的道德沦丧与宗教的世俗化。这座教堂就是巴塞罗那的标志建筑、计划规模为世界第二的“神圣家族”大教堂。




“神圣家族”大教堂已经建设了122年,如今仍然是塔吊林立的工地,一边让游客参观(每年50万人次),一边不紧不慢继续营造,据说还要70-100年才能彻底完工。目前教堂已然身形庞大,从造型优美考究的建筑构件,到繁复而精细的大量雕塑、拼贴装饰,浓密地凝聚了艺术家与工匠们百余年的智慧与虔诚。在每一份自由取阅的介绍折页上都印有个人捐赠表格,这项不可思议的超现实工程从一开始就依靠全球企业、机构和个人的赞助。